哈尔滨市餐饮单位超过7000家,日产餐厨垃圾和废油脂500多吨。与正规废油脂处理单位签订协议的餐饮单位不到1/10,其餐厨垃圾及废油脂去向令人担忧。据了解,该市两家正规废油脂处理单位,一家一年多来生产线运转时间加起来只有4个月,另一家今年3月试生产以来,每7到10天才能开工一次。(人民日报 9月15日)
哈尔滨市出现的上述尴尬问题,还是在该市去年3月实施《哈尔滨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后发生的。上述办法明令规定,"餐饮业经营者应当与符合规定的废油脂处理单位签订废油脂回收处理协议,将废油脂交由废油脂处理单位回收处理",但由于餐馆将餐厨垃圾和废油脂的收益交由地沟油黑作坊时获益更多更大,因此才出现了"全市至少九成餐厨垃圾及废油脂去向不明"的情况。而"未与废油脂处理单位签订协议及未将废油脂交由正规单位回收"的餐饮部门,也一直没有按照上述规定受到应有的处罚。监管部门称"人手有限,还有其他很多事情要管理,不可能只盯着油这件事".如此窘境之下,有九成地沟油"下落不明",也不算怪事。笔者相信,存在上述问题的,决不仅仅是一个哈尔滨市。
那么,这些"下落不明"的地沟油到哪里去了呢?很遗憾,有一部分已经"流"回餐桌,进了百姓的肚子。据媒体报道,近日,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查扣的出售给粮油经销商的地沟油生产企业,每天地沟油产量达数十吨!
地沟油之所以泛滥成灾,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界定地沟油的标准缺失。现在国家对什么是地沟油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标准,而且从外观、色泽上看,用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与正常的食用油很难区分;二是地沟油监管目前存在漏洞。在警方侦破的上述地沟油案件中,在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缺少执法部门的监督;三是由地沟油研制成的生物柴油销路不畅。餐馆里的地沟油原本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品的原料,但目前企业炼制的生物柴油基本上没有销路。在没有规范完善的"绿色出口"的情况下,成本极其低廉的"地沟油"在加工后岂能不流向餐桌?
因此,治理地沟油既要管住非法制售行为,也要使餐厨废弃物得以合理利用,斩断"地沟油"顽疾的利益链条,堵疏并用,标本兼治,让地沟油变废为宝。否则,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法规措施,只是一阵风式的专项整治,利润丰厚的地沟油收集、加工、销售等利益链条难以打破,就无法根治地沟油上餐桌这一顽症。
只有给"地沟油"一个"阳光出口",一个畅通的、环保的、科学的"绿色通道",才能有效遏止地沟油用途的泛滥,自然也能还百姓生命健康一条"阳光大道".我们期待着,相关部门能早日推出使地沟油变废为宝的有效措施,"拯救"地沟油,捍卫人民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