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南方周末:“地沟油”检测标准并非治本之策

   日期:2011-09-2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568    

    “面对地沟油这一社会沉疴,仅寄期望于尚在研究中的检测标准并非治本之策。在一条完整的黑色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中,鲜见相关部门的身影,这才值得深思。”

    挖不断的黑色产业链

    新华网9月23日报道称,长沙市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捣毁了一批用肮脏物质做原料的无证炼油作坊,查封了不少黑黢黢大锅里装满的黏稠发黑混合物。

    相关调查还发现,长沙的"地沟油熬炼产业链",从业者以地域和血缘关系为单位,还形成了带有强烈暴力排外特征的小团体。他们的产品名义上提供给正规生物柴油厂作为原料,但有些疑似回流到餐桌。

    相比于这些炼油作坊,近日,公安部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案件更加触目惊心。据新华社报道9月13日,该案件中的山东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南格林)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打着高新技术幌子将上万吨地沟油简单处理后卖向粮油市场。形成了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

    根据《新京报》9月14日报道,警方有证据表明,济南格林生产的地沟油不但流入了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粮油批发市场,还发现有制药企业在使用该公司生产的地沟油做药物培养基,另有部分非食用油企业已注册食用油品牌,用济南格林的地沟油进行勾兑生产食用油。

    早前,南方周末网也曾经报道过,国内多地包括北京、广州、天津等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从原料供应到成品销售,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济南格林的曝光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十分之一的概率?

    《中国青年报》的评论称, 近几年频遭曝光的化工原料在食品中使用的案例,让人觉得中国人的肚子越来越像一座化工厂。但相较于三聚氰胺、苏丹红这些平时不会大量涉及的问题食品,地沟油的威胁显然离普罗大众更近。

    据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而中国人一年的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是2250万吨--也就是说,按照比例,我们吃10顿饭,可能就有1顿碰上地沟油。

    不过,另有学者的统计数据更加令人担忧,援引《长江日报》9月15日报道,华农食品科技学院教授王承明分析称,用全国每年食用油使用量,减去每年国内食用油产量和进口量,两者差值可能就是地沟油的使用量,这个推算的数字不可能十分准确,但基本上能反映地沟油重返餐桌的全国规模。

    他说,2009年,这个差值是400万-500万吨,相比于何东平教授的数字,这相当于从十分之一的概率增大到了五分之一的概率。

    检测标准:空白

    《人民日报》9月18日报道称,"地沟油"检验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国内外尚未建立科学可行的检验方法。而卫生部目前正全力组织科研攻关,研究鉴别"地沟油"的检验方法。

    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于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根据这一食用油国家检测标准,全部应检的理化指标一共有9项。而居民日常购买量最大的花生油、大豆油等,只需检测其中的6到7项内容,分别为酸价、过氧化值、浸出油溶剂残留、总砷、铅、黄曲霉毒素、苯并 (a)芘等。按目前这些检测标准,地沟油甚至是"合格"的。

    据《法制日报》9月22日报道,按照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凌秋来的说法,"到目前为止,我国尚缺乏地沟油的检测标准,用地沟油生产食用油究竟有什么危害和有多大的危害,还很难做到精确的评估。在公安部治安局的协调下,我们聘请了北京的专家进行相关检测,才确定格林公司生产的食用油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

    "从检测上来说,油品的检测成本很高。如果成本过高,在打击违法行为时就容易出现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研究员王敬波教授说。

    无解的监管模式

    不过,检验方法出台是否就能治标治本呢?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博客上指出,"不能仅依靠检测方法和标准来发现假冒伪劣食品,而应该把重点放在生产过程监督上".他表示,目前国际上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共识是强调过程监管,而不是依赖于终产品抽检;因为等到对终产品抽检才发现问题往往为时已晚,这属于落后的监管模式。

    国内对于地沟油的监管,《中国经济时报》9月23日援引内部人士说法称,目前,除了公安部,其他各部门包括卫生、工商、质检等部门各有相关职责。"进入生产领域后,各部门包括农业、卫生等都有职责管理;工商主要是管流通领域,如果流通过程中质量有问题,质检、卫生部门也得管,这就在职能上存在一定交叉。食品一旦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更加复杂,生产领域已经是多头管理,进入餐厅后则有更多部门可以管,甚至城管都参与。"

    对此,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学院副院长王伟表示,多头治理下很容易出现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职责不清一方面是没法施行问责,找不到责任主体;另一方面就是有了问题都不愿多管,但需要进行行政处罚时,各部门都想罚钱。"

    王伟认为,"中央可以考虑责成一个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以便于监管。应成立类似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这样的机构,现在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与FDA还有差异,仅仅是议事协调机构,而非像FDA是执行机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