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报讯 □本报评论员 柯锐
在一些加工食品中,添加剂似乎不再仅仅是改善外观和口感的辅助物,而几乎变成了组成食品本身成分的"替代剂".这种倾向令人担忧。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北京一些包子店用神秘香精加工包子馅料被曝光,媒体记者深入调查发现,类似的小餐饮食品,有专门的公司可以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选择、使用食品添加剂。
这又是一个民以"添"为食的无奈案例,与以往向馒头、菜肴中掺加添加剂相比,在此次"香精包子"一案中,添加剂所起的"作用"更加明显,参与的环节也更多,这是一种必须警惕的新苗头。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000多个品种,这些食品添加剂本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可现在,一些添加剂的用途在起变化:所谓"辣椒油"并非由辣椒制成,而是由身份不明的添加物制成;所谓"玉米馒头"与玉米无关,是由柠檬黄色素染色而成。在这些食品中,化工合成的添加剂直接替代了辣椒、玉米……
根据惯例,每当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人们对食品添加物的争议最终都会落点在法规和标准上,认为标准落后、法规不清是祸根,但这样的理由总难以令人信服,因为即使是明令禁止的添加物,例如瘦肉精,不是一样有人在猪肉中使用吗?
可见,要管住添加剂,除了出台规范的标准,还需要严格的监督。执法部门要从添加剂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把关,做好日常监管,方能解决添加剂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