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强化农产品价格监测分析 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日期:2012-06-07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01    

    ■大势观察

    ■宋洪远 翟雪玲 曹慧 彭超 姜楠 谭智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货币金融市场波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市场传导等因素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日益凸显,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给宏观经济稳定带来了较大压力,对农产品市场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的趋势及其波动特征

    本报告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的不同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集市价格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呈现出整体上升、周期缩短、季节性波动显著、品种间波动较大的趋势和特点。

    1.农产品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且速度加快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4年以后,我国的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趋势较为明显;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农产品集市价格整体上也呈上涨态势。以农产品生产价格为例,1990年-1999年平均每年上涨5%,2000年-2009年平均每年上涨5.7%,上涨速度有所加快。

    2.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缩短且幅度缩小

    根据周期分析结果,2002年以来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波动周期长度平均为11.7个季度,周期振幅平均为19.7.与以前的情况相比,农产品生产价格波动周期长度明显缩短,但波动幅度有所缩小。

    3.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季节性特征显著

    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第1季度的价格逐渐上涨,第2季度的价格逐渐下跌,第3季度的价格逐渐上涨,第4季度的价格上涨最为显著。与以前的年份相比,一年之中农产品生产价格的最低谷由第3季度前移到了第2季度。

    4.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品种差异明显

    进入新世纪以来,粮食集市价格虽呈现小幅震荡上升的趋势,但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油料、棉花、畜产品尤其是生猪的集市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较大;蔬菜和水果的集市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差价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水产品集市价格虽有所上升但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二、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和形成机理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1.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变化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物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000年-2009年,三种粮食、两种油料、棉花、散养生猪的平均生产成本分别上升86.6%、61.78%、83.24%、45.06%.从发展趋势看,农产品生产成本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上升态势,农产品价格将持续在高位运行。

    二是农产品加工需求的扩大。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农产品的中间需求迅速扩大。2000/2001年度至2010/2011年度,我国玉米的工业消费从990万吨增长到5300万吨,增长了4.4倍;同期,世界玉米消费中用于生物质能源的数量从0.53亿吨增长到1.44亿吨,增长了1.7倍。农产品加工需求的扩大通过中间环节的作用推动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三是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对肉蛋奶鱼等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需求快速增加。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农产品需求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农产品价格也将呈上涨态势。

    2.农产品流通主体和市场结构的变化

    一是市场流通主体的多元化。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了经纪人、专业协会、合作社、流通企业、代理商等多元化的流通主体。这些流通主体虽然在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行业自律组织发育不足等,当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时,纷纷进入市场抢购,而当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时,又纷纷退出市场,往往容易形成放大效应,加剧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

    二是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加入WTO之后,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加深,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速度加快,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通过进出口贸易、期货市场、资本输入等多种方式,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传导更加直接,影响程度进一步加深。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的棉花、油料、糖料、天然橡胶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就与国际市场价格的传导有直接关系。

    三是资本市场渗透的影响。随着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农产品金融衍生品的开发,资本市场与农产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渗透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工业用途尤其是生物质能源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农产品需求相对稳定的格局,为资本投机炒作农产品提供了市场空间。在货币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农产品资本化趋势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

    3.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一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总体上看还是以小规模、分散农户经营为主,"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容易导致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随着农产品生产设施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畜禽水产生产逐步向规模化和集约化的转变,生产经营主体逐渐出现分化,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迅速退出,而专业化、规模化的农户在短期内又难以完全弥补由前者退出导致的市场供给缺口。这一变化导致了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短缺时有发生,有可能会加剧农产品价格波动。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出现的价格剧烈波动现象,就与养猪散户快速退出生产领域直接相关。

    二是产业组织结构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小农户向有组织的生产发展,农产品原料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总体上还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足、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容易导致农业产业发展出现波动,带动原料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4.农业技术进步及其生产周期的变化

    随着品种的改良、生产设施的升级、投入品质量的提高、种植和饲养方式的变化,使一些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明显缩短。例如,肉鸡的饲养周期由3个月缩短为约50天,生猪专业化养殖的周期比散养缩短2-6个月。在农业生产主要由农户分散经营的情况下,生产周期的缩短,往往容易导致农业生产波动较大。在市场和价格快速变动的情况下,政府调控市场的方式滞后、手段缺乏,也会导致农产品市场和价格频繁波动。

    5.资源环境约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是资源环境的约束。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人多地少、人增地减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水资源匮乏、区域性分布不平衡和使用浪费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脆弱、环境污染导致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恶化,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农产品供给稳定增长的压力日益增大,这些变化都会对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波动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气候变化的影响。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农业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气候异常变化扰乱了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导致了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的异常变化,影响了农产品的长期持续稳定供给;极端天气给农产品生产带来了较大冲击,影响了短期内农产品的正常供给,对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波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机制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

    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的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机制,要适应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农村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各种新的冲击和压力,转变生产指导和市场调控方式,强化市场价格运行监测分析,完善市场价格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适应WTO规则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调控体系。

    1.加大生产支持力度,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二是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支农强农惠农力度,增加补贴规模,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办法,探索建立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和重大技术推广补贴制度。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农民入股分红、利润二次返还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产业化组织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2.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一是培育农产品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流通主体,规范经纪人、购销商等主体的经营行为,增强龙头企业带农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社会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加快研发农产品物联网,尝试农业供应链融资,在供、产、销三个环节给予金融支持。三是疏通农产品物流环节,发展农超对接、农民市场、农产品直销等新型流通业态,促进产销对接,提高流通效率。

    3.加强农产品分类管理,健全市场调控机制

    要适应农产品市场结构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构建分品种、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对粮、棉、油、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通过目标价格、最低收购价、储备制度和进出口调控等手段,引导和规范大中型企业积极发挥稳定市场和价格的作用,促进产业稳定发展。对蔬菜、瓜果、畜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通过及时发布行业供求信息,健全行业自律组织,优化市场贸易环境等方式,引导市场有序平稳运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严厉打击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投机行为,避免对农产品恶意炒作引起价格大起大落。

    4.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改善农产品贸易调控机制

    要把握好主要农产品进出口时机和节奏,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品种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对粮食进出口,要科学制定配额数量和税收政策,进一步增强进出口调控的预见性和灵活性。对油料产品,要合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及时启动贸易救济措施,为国内油料产业预留发展空间。对棉花,要坚持实行棉花进口滑准税政策,根据国内植棉成本和棉价确定每年征税临界点。

    5.加强监测预警分析,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要科学合理地引导社会舆论和市场预期,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和价格信息。关注农产品价格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苗头,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有针对性地实施调控措施。对于个别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要在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引导市场的同时,打击市场投机和炒作行为,稳定市场和价格。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