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贡酒称,公司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在酿酒工艺上采用两种方式,其中古井贡酒及年份原浆系列均按照古井贡酒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生产,均未添加食用酒精等任何外来发酵物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公司部分低端产品采用固液法生产。两种方式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据《新华网》)
白酒勾兑到底对不对
古井贡酒发布的中报显示,上半年,古井贡酒从安徽某食品公司采购酒精4551.49万元,折算约为6596吨。对于这些酒精做何用处,古井贡酒没有给出任何说明。于是有人猜测,市面上的古井贡酒是否都是由这些酒精勾兑的呢?此猜测一经网上传开,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而古井贡酒A股股价则敏感地连续下跌,为轰动效应作证。
针对不断被媒体放大的猜测,古井贡酒方面最终给出了正式答复,称古井贡酒的确存在勾兑事实,但只有少量低端产品是使用食用酒精勾兑生产的,而且,使用食用酒精勾兑白酒这是行业通行且国家标准允许的做法。至于勾兑的“少量”低端产品的量到底是多少,古井贡酒未给出数字。而有喜欢刨根的记者查阅古井贡酒的中报发现,该公司酒类产品共分为高、中、低3个档次,其中上半年低档酒的营业成本为2670万元,仅为其采购酒精金额的一半多。另一半干什么用了?
看来,古井贡酒的谎并不好圆。关键的问题在于,既然声称勾兑是一种合法且业内通行的做法,那就光明正大地用,大胆如实地说,干嘛还要在“量”上遮遮掩掩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避嫌。中国的白酒市场上至少有7成的白酒是非纯粮酿造的酒精勾兑酒,这个“内幕”早在几年前就已经从业内曝出,但大多数企业还是不愿意把自己跟勾兑挂上钩,按照一位业内人士的说法,之所以如此,皆因近些年关于假酒的恶性事件太多,实在让国人心有余悸。虽然这些案件均为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造假害人,与白酒企业无涉,但人们通过一些媒体(或许不准确的)描述主观地在“酒精”、“勾兑”、“造假”这3个词之间建立起某种逻辑关系,并对白酒企业的勾兑工艺进行假想推理,这必然会让这些企业很受伤。“受伤”的企业当然不会轻易提及勾兑工艺,大都声称自己的酒为纯粮酿造。
事实上,白酒勾兑技术最初是作为一种高科技创新项目出现的,曾与原子弹、氢弹和火箭并列在《1956-1969年科学远景规划纲要》里。上世纪60年代初出现全国范围的大饥荒,粮食短缺,白酒勾兑技术却因节约粮食而获得了发展的天时,很快铺展开来。然而,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改进和完善,勾兑技术虽有不小进步,但新工艺白酒都始终无法与传统工艺白酒媲美。真正传统工艺白酒是由粮食蒸煮,加曲,窖池发酵、烤酒,以酒勾酒,贮藏后装瓶出厂。这种酒分子呈大分子团状态,香味成分非常复杂,而新型工艺白酒是用香料、酒精、水或有原酒调味调制搭配而成的,水、酒精分子、香料物质分子结合不太紧密,是一种集合状态,虽然香味有点像,功效和传统性白酒相差较大,有的饮后对胃不适、有时头痛。当然,东西好了价钱也就很贵。据悉,真正的传统工艺白酒市场价每瓶(500毫升装)绝对不会低于200元(一说500元),也就是说,低于这个价的,全是勾兑的。所以,一沾“勾兑”二字,不是有假,就是掉价,企业当然就要绕着勾兑走。然而,绕着走只是嘴上的事,私底下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按说,只要把道理和工艺讲清楚了,勾兑的酒也不是没有市场。它也有粮耗低、杂质少、卫生安全等优势。重要的是,国家并没有规定不能用酒精勾调,无论旧工艺还是新工艺,关键在于生产出来的白酒是安全的,符合国家标准。不过,现在的标准有一个漏洞:并没有关于验证或者证明固态法白酒是否添加了食用酒精或者香精的规定。换句话说,标准只管勾兑酒,不管纯粮酿造的酒。这就容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一些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产能饱和的状态下,用酒精勾兑后,打上冒充纯粮酿造的标志,冲击高端消费市场。目前情况下,企业是不是这样做只能靠自律,但自律这事在当下语境中非常不靠谱。
赵丽蓉小品《打工奇遇》里有一段唱:“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其实就是二锅头,兑的白开水。”人们也许可以接受“二锅头兑白开水”的难喝,却难以接受“一百八一杯”的坑爹。就是因为没有人愿意被骗。事实上,勾兑里何止一个谎,而说谎的也不会只有一家。
相关话题讨论请见: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5754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