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萧
近日,光明乳业旗下“小小光明宝宝奶酪”被指配料中含有婴幼儿食品中禁放的乳矿物盐, 18日晚,上海市工商局在官方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已通知各大超市卖场开展自查,对问题产品进行下架。据了解,该产品将在全国范围内下架。(9月19日中国广播网)
9月8日,上海光明牛奶订户发现牛奶有变质现象。9月18日,光明乳业被指旗下一款“宝宝奶酪”含有“禁放物”。十天的时间里,光明乳业频频惹祸,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也给职能部门扇了一记响亮耳光,很多市民都会问光明是怎么了,执法者又在做什么,监管的力度为何越来越弱?
光明做为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一个品牌的创建,背后需要很多人付出,50年代表的是品牌的口碑,对公众负责任的态度,然而频发的事故让光明与“创新生活、共享健康”的使命有了冲突。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出现问题后企业应有积极改进的态度,如果光明做到这点就不会波澜再起,“宝宝奶酪”食用人群是婴幼儿,而卫生部规定乳矿物盐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违规使用添加剂曝出的是企业诚信的缺失,食品企业失去了群众基础,就意味着没了发展前景。
光明的两起事故都在上海市发生,笔者不禁想问当地的食品卫生部门和工商部门在做什么?发现问题后产品下架,之后在处罚生产商,这些事后诸葛亮的行为何时能停止,不能防患于未然,却要企业和公众来埋单,这样的恶性循环何时能被打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天天呼吁食品安全,希望食品安全可以“零风险”,这需要职能部门到位的监管,不但要加大监管力度遏制食品行业中不法分子疯狂逐利的冲动,还要优化监管体系堵塞监管漏洞,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标准,才能真正确保食品安全,民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