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机械  北京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社评】食品安全:以“零容忍”倒逼“零风险”

   日期:2012-09-2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38    

    据《新华每日电讯》9月23日报道,由于光明乳业在"小小光明宝宝奶酪"中违规添加含有乳矿物盐的食品添加剂,且未按规定向质监部门报告,9月20日,上海市质监部门表示,已责令企业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将在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同日,光明乳业发布声明,完全接受政府监管机构的处理决定,并对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致以深深歉意,表示会深刻吸取教训,迅速彻底整改。

    从安徽省颍上县"问题学生奶"到"优倍"牛奶渗入碱水事件,从奶油和芝士片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到瓶装鲜奶酸败事件,再到最近"小小光明宝宝奶酪"被曝违规添加乳矿物盐--光明乳业在三个多月内,五次曝出乳品安全问题,前一次的道歉言犹在耳,后一次的道歉又接踵而至。公众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事?又是什么原因让抽查失去效力?光明乳业明知不应为而为之,是单个企业的行为还是行业惯例?在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整个乳品业的问题还有多少?

    食品安全不安全、健康不健康,标准是杠杆。光明乳业被揭发的问题,是在我国调整乳品安全质量标准、企业想达标并不太难的情况下发生的。监管部门上半年抽查光明乳业2600多次,没有发现问题,公众揭发后再查,问题就出现了,显然监管部门没有把好关。一些企业对食品安全标准"想遵守就遵守,不想遵守就不遵守",监管总是慢半拍,公众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如此背景下,实现食品安全"零风险",公众的焦虑有增无减。

    资料显示,一些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事件比我们少,一是经济上处罚力度大,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声誉扫地不说,很可能还要被罚得破产倒闭。二是消费者集体诉讼有效约束了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对此,我们确有借鉴效仿的必要。虽然我国一些行业尚处于成长阶段,采取"一棒子打死"的做法并不现实,但通过小步慢走的方式,强制其逐步过渡则是必须的。对企业的违规行为不可以迁就。对不守规矩的企业总是"心太软",就有溺爱、纵容之嫌。

    "食品安全永远是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剑",有人以此形容产品质量安全对乳品行业的重要性;"诚信是立身和发展的基石",有人以此告诫乳品企业要谨言慎行。为尽可能靠近食品安全的"零风险",公众和监管部门就应该对此类事件保持"零容忍".已有的制度应该坚决执行,不足的方面尽快进行完善,监管的标准有必要提高,监管的方式有必要改进。公众的合理赔偿要求,在程序和实体上有必要调整。只有制度规则形成强有力的约束气场,只有公众的监督对企业形成强大压力,只有监管从被动变为主动,让企业没有漏洞可钻,食品企业的不诚信行为才会有所收敛。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生存发展、要做大做强,修炼内功不只是如何控制成本,打造百年老店也不是口头功夫,实实在在为消费者着想,切切实实提升产品品质,才是正道。如果企业不走正道,监管者应强迫其走正道。对于一些不尊重消费者的企业,监管者也没必要"保其一生平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