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十二五”之前,大米多以出口为主,进口大米数量较少,我国国内大米的价格也一直是低于国际米价的。但自2011年以来,由于国内大米价格逐渐走高,和国际市场呈倒挂局势,我国逐渐增加大米进口额度。进入2012年,大米进口的步伐没有停止,反而更快了。
增加大米进口,难以简单说是一件好事或者坏事,把握好了度,是一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好事,可一旦失控,就可能成为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隐患。
由于我国米价较高,进口相对廉价的国外大米对于稳定物价、改善供求关系来说,当然是有好处的,可以说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国内米价得到抑制,生活成本降低了。
同时,由于国内外米价差距较大,走私大米便可获暴利,走私米在业内早已不是秘密。江西南昌县泰乐粮食加工厂的某经理就对媒体爆料,目前进口和走私大米可以在江西轻易买到。对于饱受成本压力之苦、出于亏损边缘的国内加工企业来说,廉价的进口或走私米无疑是“救命稻草”,必然会牢牢抓住,对于加工产商来说,进口米的涌入似乎也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些好处只是眼前的蝇头小利,成本的危机只是暂时被转嫁,并非真正解决了。掺了低价进口米的“混血米”顺利以某种品牌流通到了市场,这种行为的后果是要靠消费者的钱袋子来埋单的,已构成了商业欺诈,最终影响的是该品牌的信誉度,无法长久。这也是“泰国香米”和“五常米”有价无市的真正原因。
再者,我国的大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还要多,是世界大米贸易量的4倍左右,仅仅依靠国际大米市场根本无法满足我国对大米的需求,换言之,我国的大米需求主要还得依靠国内生产。如果过于依赖进口大米,加工企业必然减少对国产米的用量,开工不足,最终也是无法生存,至少是不可能做大做强。
对于农民来说,由于生产所需的物资、人力成本并没有下降,如果米价长期受到打压,必然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如果因而导致稻谷的大面积减产,就会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即使国家最终不得已进行托市收购,国家的财政压力,粮食库存积压等问题也终将凸显,最终还是将压力转嫁给了国家。
进口大米,应当有节制,对外应把握好进口量这个“度”,还应当多开辟一些来源国,防止价格陷阱;对内应该做好市场监管,监控进口大米的流向,并规范认证标识,让经销商不再挂羊头卖狗肉,也让消费者认同一分价钱一分货,因为常识告诉我们:只有大家都没空子可钻,整个市场环境才会真正的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