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专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叶前)一场针对“特供”“专供”标识商品的清理行动正在展开。据调查,市场上销售的所谓“专供”、“特供”商品基本都是假冒的。e哥认为,消除名目繁多的“特供”及背后的畸形消费观,要打掉“假特供”,更要彻底清理“真授权”。
在查处的案件中,“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专供”、“军队特供”、“武警接待用”、“人民大会堂、国宴指定”无一幸免,个个躺枪,成为商家欺骗消费者、谋取高额利润的噱头。e哥要问,为何“被特供”、“被专供”的无一例外是机关、机构,究其根源,是某些人头脑中的特权思想作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去,一些稀缺的、高品质的物品只是极少数人的“独享”。今天,一些人则希望通过钱实现这一“特权”待遇。e哥发现,正是特权意识的存在,让拥有、消费“特供”、“专供”商品与有身份划上了等号。
清理“特供”、“专供”,切忌成为净化“特供”市场的一次打假行动,进而让购买者“物有所值”,也让特供的范围尽可能小以维护“身份”的象征。e哥为打假叫好,更要提醒,“真授权”才是“假特供”的病根所在。要彻底根除“特供”、“专供”,就要清理“真授权”,剥除各种附着在特权之上的不合理的权利优先和福利保障,维护党和政府形象。
e哥还注意到,特供标识大多出现在食品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脆弱的食品安全监管,让不少普通人坚信特供、专供的质量肯定是好的,这也让“假特供”得以大行其道。清理“特供”“专供”,保障消费者权益,打假固然重要,但更需要加强全面惠及每一个人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让每一个人吃得放心,喝得安心。所谓“特供”,也就自然没有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