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北京  机械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黄金大米”事件:警惕科研伦理被践踏

   日期:2012-12-14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401    

    沸沸扬扬的"黄金大米"事件在持续了3个多月后,其真相终于得到了披露。按照此前12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医科院和湖南省疾控中心联合公布的"黄金大米"事件调查通报,作为转基因食品的"黄金大米"在研究试验过程中,违反了一系列相关规定、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前日,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也对记者表示,这一事件暴露了少数科研人员科学道德的自律失范。

    准确而言,此番围绕着"黄金大米"事件展开的辩论,只是中国互联网上关于转基因食品争论的一次继续。由于此次"黄金大米"事件涉及到的是25名中国儿童,并且有着清晰的事发时间、地点,因此也更容易被当作一个可供辩论案例。与此前不同的是,由于研究者单位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科研人员存在程序上的越轨行为,因此指责黄金大米及其研究者的舆论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即便是一些转基因食品的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个中存在的严重程序瑕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对黄金大米的声音中,"阴谋论"的市场依旧广阔。25个食用了黄金大米的儿童,显然为反对者提供了更为贴切的素材。"阴谋论"的逻辑,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土壤。它的盛行,也不可避免地扭曲了全社会原本可以从"黄金大米"事件中得到的宝贵教训。

    "谈转基因色变"的现象可谓非常普遍,但与之相对的,就是转基因食品的支持者也无法克服自身的极端。这些抱定"科学=真理"的人坚信只要符合科学实验的检测,就可以判断该食品的安全与否。但支持者们却似乎不愿意承认,科学只是一套逻辑自洽的程序和规范,它可以不断修正自身的错误和不足,但却无法确保每时每刻就在生产"真理".更何况,科学研究的过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就会遭到践踏,科学研究的伦理就会遭到无视。由此带来的科学研究成果就不是"科学的",而是"非科学的".否则,"黄金大米"事件也就没有爆发的可能了。

    因此,针对"黄金大米"事件给出的反思,反对者不能再流于国际竞争中"阴谋论"的扩散,支持者也不应该强调它本身的安全性。因为事实上,"黄金大米"事件绝不仅仅是一个科学范畴的安全问题,也不是一个社会范畴的信任问题,而是一个夹杂着科学与社会双重范畴的争议事件。所以,反思应当回归事件本身,承认最基本的问题在于此事件中科研规范和伦理的失范。

    在此基础上,生活在"科技改变生活"年代的人们应当要意识到,如果希望科学进步能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便捷,同时又能回避它的弊端,那么最终还是要确保科学研究的规范不被忽略,科学伦理不被践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