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蔬菜对于百姓来说无疑就是好大一片天空。而在当下,这片天空却常常被农残、重金属等污染问题搅得阴晴不定。
吃得不放心,百姓自然也就不能安心。对此,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纷纷制定蔬菜质量检测标准,力求为蔬菜质量安全加上“保险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进展,但就总体形势来讲,依然不容乐观。
由于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所谓的标准与检测时常流于形式,真正起到的作用往往大打折扣。当质量检测沦为“走过场”,百姓的幸福感也必将随之缩水,长此以往,“你幸福吗”的追问所得到的将不再是肯定的答案。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蔬菜生产现状而言,蔬菜质量检测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阻碍与波折。
生产源头上,我国大部分的蔬菜都是散户种植,这种先天的分散性对实现全面监管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压力。不仅让一些较好的经验、模式难以得到切实普及与推广,也给菜农“自主种植”带来了更多机会,一些标准与要求更是因此形同虚设。
不仅如此,就现有的菜农业务水平而言,在种植过程中,对农药、化肥的用法、用量都难准确把握,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给蔬菜质量安全带来一定隐患。更有人因一时的利益驱使而违规超标使用,最终导致大部分的蔬菜一上市就落了个不好的“出身”,让整个蔬菜市场的安全现状更加雪上加霜。
生产源头上的混乱本已给检测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切实的检测过程中,蔬菜质量还面对着检测成本高与检测压力大的双重阻力。目前广泛应用的检测手段中,农残速测法检测成本较低操作也较为容易,但是检测效果相对较差;色谱检测法效果显著,但是成本较高。此外,要得出一个规范、准确的检测结果,还是一个耗费时间、花费人力的过程,巨大的成本压力更是让检测实施举步维艰。
同时,面对如此大批量的蔬菜产品,进行全部检测几乎是痴人说梦,抽检也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这也在无形中给一些不合格产品留出了“空子”。
此外,正如一些农业专家所言,我国所使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着限量指标和包含食品种类较少、更新缓慢的问题,在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中几乎都没有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即便有完善的检测标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疏忽与漏洞;如今连相应的检测标准都没有完善,又何谈科学合理的检测呢?
当蔬菜质量检测不能切实起到自身应有的作用时,农残、重金属问题自然大行其道。对消费者来说,不仅在身体上是一种伤害,在精神上也是无形的压力。
因此,虽然眼前困难重重,但蔬菜质量检测绝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走过场”的结果必将让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堕入无底深渊,直面眼前的问题与困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才是力挽狂澜的明智抉择。
笔者认为,生产源头上的困境可以通过发展规模化生产的方式来解决,如逐步建立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定期给菜农普及蔬菜种植安全卫生常识,不断提高其绿色生产的意识;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创更为高效、廉价的检测设备与检测手段,或是应对目前检测成本高与检测基数大的长远手段。
检测标准的落后与监督力度的缺失是当前蔬菜检测“走过场”的根源所在。《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但遗憾的是,面对早已翻天覆地的新状况,一些标准仍未得到应有的跟进,自然让一些人瞧准门道生起邪念。在检测标准跟进的同时,辅之以强有力的监管与处罚,两相配合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让蔬菜检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切实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