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奶粉限购令甫一实施,即令内地舆论哗然。离境人士所携带出境的奶粉数量被限制,让不少内地父母徒生几多无奈。而与这样的现实无奈相比,很多人内心深处的触痛更是难以言表。
有人指责香港出此政策,其心情不难理解。不过,香港社会立此法令,当然也有其背景。即通过立法,表明此举亦是香港民众的选择。香港是个法治社会,有法当依,这也是需要明确的。
消费者弃诸多乳业内地品牌而一心向“洋”,这件事本质上是国内乳制品行业的不幸。有分析者认为,香港此令对国产奶粉品牌是个利好消息——道理上虽是如此,但是被“逼迫”出来的消费,对于内地品牌而言,又有什么可以真正值得欢呼呢?
近些年里,中国乳业伤痕累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些乳品行业巨头一度丑闻缠身,斯文扫地。以三鹿奶粉事件为标志,在不算短的一段时间里,本土乳品的质量信誉颇受损害。而即便发生了奶中掺入三聚氰胺这样的大事,不少乳品企业也没有真正从中汲取教训,之后暴露出的问题依然很多。
比如,来自大草原上的某知名乳品企业爆出的“恶性营销门”,让人惊讶地发现,乳业龙头企业居然能够做出如此低级,甚至涉嫌违法的事情;比如,原本美誉度还算不错的南方某知名乳企,近两年中亦是事故不断,商品信誉不断受损。从现状来看,一些内地乳企在一定意义上并没有真正摆脱“野蛮生长”的发展状态。这也是消费者对其信任度长期不高的原因所在,进而出现“舍近求远”、“舍内求外”的现象。
面对香港限购令引发的舆论热议,内地乳企与其庆幸可能增添了新的商业机会,不如“知耻而后勇”。任何一个重视声誉的企业,都应该为许多消费者的一心向“洋”而感羞惭。在当前的背景下,内地乳企既要高度重视守住质量,也要努力重建信任——当然,确保质量乃是重建信任的必要前提。
去年秋天,一直被负面消息缠身的乳企蒙牛更新包装,希望借此与从前的形象做出切割,重新扬帆起航。蒙牛集团董事局主席宁高宁更是表态:“蒙牛可以不赚钱,但必须尽全力把好质量关,为消费者提供安心、放心的好牛奶。”这番话说得很好,亦能赢得人心,值得整个乳业细细思索。消费者当然更期望,企业所作所为能够像说的那般动听。
一个企业倘若不守住质量,还能奢谈别的什么呢?消费者相信国外品牌,无非是认可那些品牌的质量比较可靠。中国乳企要想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赢得一片天地,没有别的捷径,只能是从守住质量开始。在中国的乳业市场中,可以这么说,如果谁真正做到让人放心,谁就基本赢得了市场。市场的逻辑有时候很复杂,有时候却很简单。
不必讳言,乳企在今天这个市场环境中要真正守住质量,并非易事,也常常需要艰难的取舍。比如,在青睐规模还是守护质量之间,需要做出明晰的选择。整个行业竞争相当激烈,有时候,乳企容易为一时之利而放弃对质量的坚守。市场当中潜规则现象也不鲜见,能否彻底抛弃潜规则而遵守明规则,亦是艰难的考验。质量二字,对于乳企而言,实在是沉甸甸的。
在守住质量的前提下,乳企通过各种途径试图重建消费者的信任,也是亟须完成的功课。重建信任既要“明道”,也要“优术”,即明白获得信任前提的同时,也要重视在技术层面下功夫,重视跟消费者打情感牌,凭借过硬的质量和丰厚的商业伦理资源,最终形成有美誉度的品牌。
回看香港奶粉限购令,当社会舆论为之唏嘘感叹之时,乳企则应冷静下来,借此反思明志,并积极行动。真正有作为的企业,一定会懂得反思,懂得在对耻辱的感知中艰难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