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问题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并不算意外。我们已经树立起了这样的观念:民生无小事。因此,看起来颇有点"小家"气息的奶粉问题,让好多位代表委员写进议案提案,让好几位部长站出来发声,是一个好现象。
我们其实愿意相信质检总局给出的数据:99%的国产奶粉是合格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崔永元的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怎么知道那不合格的1%在哪里?谁能保证这1%不会出现在我家宝宝的奶瓶里?
99%和1%,这两者的影响力是不能以数字字面来定义的。我们都知道短板定律,木桶能装多少水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民以食为天,人命也关天,对于食品这种要入口的东西,安全不安全也是由不合格的那一部分决定的,哪怕这是非常小的一个部分。所以1%的不合格奶粉的隐患,是不能用99%的合格奶粉来掩盖的。
还有一个定律可以更精确地阐述为什么1%的不合格奶粉更值得重视,那就是"酒与污水定律":当你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时,你得到一桶污水;反过来,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系统里,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就国产奶粉来讲,只要出现了一个品牌的不合格产品,那么这一匙的污水就会把整个奶粉行业全部变成让人难以放心的污水。
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经生动地诠释了这个定律。一个品牌的沦陷,让国产奶粉蒙受了巨大损失,副产品是洋奶粉的趁机涨价,还有香港"禁奶令"所带来的一系列争论,这个成本太大了。
我们相信奶粉问题的解决,终究还是要靠国产奶粉。但是我们也看到,"99%的合格率"在奶粉安全问题上,并没有99%的说服力。与其强调99%的合格率,不如去检讨那1%的不合格率是从哪个环节,或者是从哪些环节产生的,不如去探索如何让这1%被及时检测出来,如何让这1%无限趋近于0的问题。
在哪怕是一滴污水被倒进酒桶之前,就把酒桶的盖子盖上,这是解决"污水难题"的唯一办法。不生产"污水"自然有企业的责任,而污水产生后如何避免进入酒桶,如何让制造污水者受到足够的惩罚,则应该是监管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食品安全里没有"少数服从多数",决定食品安全的往往就是那不合格的1%.两会上代表、委员、部长们都没有讳谈奶粉问题,我们也乐于见到更多的问题在两会上讨论,群策群力,极限压缩那"1%"的生存空间。评论员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