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提高国产奶粉竞争力和美誉度是关键

   日期:2013-03-11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22    

    记者手记

    在国人疯抢洋奶粉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国内奶粉的不信任。实际上,"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已经得到了加强,但相比于外国政府和企业在奶粉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和公关手段,国内政府和企业对安全问题的处理态度与措施显然难让消费者满意。

    对于近期香港奶粉限购事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秘书长、经济学博士郭万达一针见血地指出,市民争相去香港、海外买奶粉,主要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不信任。

    鉴于近年来国内频频曝光的乳业和其他食品安全事件,中国乳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都已陷入了信任危机。然而失信容易,重获信任则难上加难。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中国奶制品行业的问题不是靠降低关税、引入国外产品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提高自己产业的竞争力和美誉度。"郭万达介绍说。

    实际上,"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已经得到加强。

    以深圳为例,2012年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分12次对975批次的乳制品及含乳制品进行抽检,检测项目包括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致病菌、硝酸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非脂乳固体、酸度、山梨酸、纳他霉素、商业无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羟脯氨酸等,合格率均为100%.

    另一方面,国外的乳制品从2008年至今也出现过许多问题。美赞臣"金属门"、日产奶粉"缺碘门",年初刚曝光的新西兰"双氰胺事件",都是国外名牌奶粉出现过的问题。而根据海关的统计,进口婴幼儿奶粉因不合格被销毁的比例一点也不低。今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不合格名单中,就有不少是来自新西兰的奶粉品牌,其中善臣婴儿配方奶粉、贝姬优选婴幼儿奶粉、贝唯乐婴儿配方奶粉因查出不合格而被销毁。

    不过,当国外企业在面临奶粉安全危机时,往往能迅速有效地应对,第一时间解除消费者的疑虑。

    在新西兰奶粉双氰胺事件曝光的次日,新西兰政府就公开发表了申明,并立刻成立了专项调查组。从肥料商、饲养主到奶粉生产、供应商的整条生产销售链相关的公司都发表了声明或应对方案,详细标明了完全不含双氰胺的产品与可能含有的产品类别。

    该调查结果显示,双氰胺是危险性极小的化学物质,并且在发现的乳制品中含量也极低。但在此物质的使用没有任何国际标准的情况下,新西兰政府与多国的供应商就已明令禁止销售含有二氰二氨的奶类产品。恒天然公司公共事务董事总经理马勒当是也表示:"自愿停止使用是负责任的做法。"

    "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企业树立责任意识,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健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并严格、高效地执行,唯有如此才可能重塑消费者的信心。"郭万达如是说。

    由此可见,对于国内的奶制品消费者而言,信任并不仅是奶制品事实上的安全,还有政府和企业对安全问题的处理效率与措施。想要重获消费者的信任,优质的产品、严格的监管与高效的危机反应,三者缺一不可。

    ■链接

    购买奶粉留意罐身条纹码

    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奶粉而言,奶粉罐上的条形码隐藏着很重要的奶粉注册地信息。由于条形码的数字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制定的,所以权威性很高。

    比如,国产奶粉的条形码以690-695(690、691、692、693、694、695)开头,新加坡以3000开头(如惠氏奶粉),荷兰的以87开头(如美素佳儿)。这个规则不只针对奶粉可用,其他食品、用品都可以按照这个办法鉴别。

    不过,条形码并不能完全看出奶粉的产地,因为条形码的前几位只是表示条形码注册地,并不表示产地。有些国外的品牌是委托国内企业生产的,在包装上也打上国外的条形码。而有些公司注册地在国外,却在国内生产,使用的仍是国外的条形码。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进一步检验产品的标签和证书。

    对于纯进口奶粉,不在国内进行任何加工,因此要执行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在外包装加注激光防伪"CIQ"标志("CIQ"即"中国检验检疫"的英文缩写),标志由"CIQ"的大写英文字母及中文"中国检验检疫"组成。

    另外,原装进口的产品须经过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合格后出具"卫生证书",内附关于产品的详细信息,如品名、报检数量/重量、包装种类及数量、产地、批号等,以及关于检验合格的描述性文字。合格的进口食品都必须具有由检验检疫局出具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所以原装进口的奶粉也一定是中文包装而不会尽是外文。

    在洋奶粉颇受青睐的同时,内地奶粉市场上,也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伪洋牌子".

    相关报道显示,这些洋奶粉多是中国企业的贴牌产品。由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乳业进入门槛低,原料价格便宜,很多中国企业在当地注册一个品牌,就可以找个代工企业"挂牌"进行生产。这些产品虽然赚取了洋品牌带来的暴利,但品质远远没有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