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风险控制是产业链安全的基础 标准建设的核心是量效关系

   日期:2013-04-25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47    

    □ 本报评论员

    食品安全由于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始终备受各界关注。如何化解其面临的诸多挑战,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必须依靠科学。我们需要科学生产安全食品,也需要科学监管食品安全,还需要科学认识食品安全。这一共识在近日举行的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被国内外专家广泛认同。

    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科技共识”十分必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说,通过举办论坛我们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地凝聚了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国家级科技阵容,汇聚起国内与国际两支由不同学科的优秀专家组成的一流专家群体;通过持续的互动与沟通,形成重要的“智库”功能;通过逐渐形成的科学积累,最终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予以表述与传播,有效参与到国家及社会急需的风险评估、标准制定、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等工作,为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科学基础。

    以科学为基础需要全社会形成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是必须零容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我们对待食品安全应有的认识,更强有力地表明了对待食品安全应该采取的态度。但如何“零容忍”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该采取何种措施?本届论坛的主题“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准确反映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首先食品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应注重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强调“预防重于应对”;同时近期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应亟需破解“标准建设”这个难题。

    食品企业应规范管理,完善主动预防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强调对全产业链过程的有效管控,从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国外的一些经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爱尔兰过去20年的经验表明,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食品安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该制度覆盖了包括饲料生产、初级生产、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在内的产业链全过程。一位跨区域的食品企业代表说,贯穿整个食品供应链的风险控制与预防是至关重要的。就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而言,中国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点。企业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践行者,要将食品安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更有效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除了强调食品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风险交流的科学依据,是执法的前提。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它解决了食品最基本的安全问题。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营养标签通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等若干重要的基础标准为保障食品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有关人员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标准制修订工作仍将注重“量效关系”,关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标准建设。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还应该有媒体的科学报道,但前提是媒体对行业要有充分理性的认知,力求报道内容的客观、公正、准确。当前曝出的不少所谓的食品安全事件反映出专家与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存在极大的反差,其中的根源是消费者与科学家之间存在着“信息真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需要传递给消费者科学、准确的信息,以免形成误解。孙院士呼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尤其是热点问题,非该领域的专家应该慎言。

    总之,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凝聚各方力量达成共识,真正汇聚起一股促使食品安全科学发展的正能量。正如孟素荷教授所言,我们之所以坚定地这样做,源于中国食品安全对食品科学与生命科学的需求,更源于中国科学家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