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农夫山泉的“质量门”持续发酵。这场风波的核心,是舆论对地方标准宽松于国家标准的质疑。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国内十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并收集了饮用水行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几十份卫生标准,其背后,呈现出中国瓶装水行业标准乱象。国家标准不完善致企业有机可乘,标准制定被企业绑架,企业标准自立门户秘而不宣等等,标准制定背后的生态存在诸多问题。(5月2日《新京报》)
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曾预言,“下个世纪的战争将是由水,而不是由油或政治引起”。而在中国,由水引起的“商战”已经打得昏天暗地、哀鸿遍野。
让人揪心的是,关于水的战争,国内企业不是在营销手段、制水工艺、环保标准方面比试身手,却在玩弄概念、混淆标准上大做文章。试问,你知道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水、山泉水、太空水、矿物质水等之间的区别吗?就算是水行业的专家,也未必能准确地对他们做出界定。因为,标注为山泉水的,未必就是真正的山泉水;标注为矿物质水的,本就是玩一个概念,不过是以纯净水为原料,人工加入硫酸镁、氯化钾制成,而这些所谓的矿物质,基本上不为人体所吸收。
业内人士早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矿联天然矿泉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廖雷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瓶装水,很多是商家概念包装,种类繁多,品质也千差万别,消费者应有基本的判断常识。比如山泉水,去掉“矿”字,意味着不用受到矿泉水严格的审批和检测,为企业生产大大降低了成本。消费者一看还以为是矿泉水,其实品质千差万别。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口的增多,水污染加剧,人们对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呼声越来越高。可偏偏在瓶装饮用水的生产标准上,多个标准并存,甚至连国标也夹有不少过时的指标数。比如,检测菌群仍按照旧式苏联标准,“一些病菌和微生物指标,也被认为瓶装水的标准宽松于自来水”。一名专家解释,世卫组织更新了检测方法之后,自来水的标准随即更新,而瓶装水标准未更新。原因竟如此简单!
中国瓶装水行业标准乱象的后面,是多方利益博弈乱象的集结。而国家相关机构监管职能的缺位,应该是一切乱象的源头或症结所在。换句话说,标准制定被强势企业绑架,并被他们用来作为打压同行、标榜自己的工具,而国家相关机构竟心甘情愿“被绑架”,民众有理由相信:其中必然存在巨大的利益攫取与输送。政府责任的缺失,应当问责。
明明白白地喝合格的水,是民众的基本诉求。政府或相关机构责无旁贷,这只无形的手,一定要充当民众健康的保护神!
■本报评论员 吴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