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近年来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连续打击,让人颇觉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老百姓转而追捧“洋品牌”,但近日也被央视曝出,它们有80%都是国内企业在国外贴牌生产的:花5100元可以购买一个国外商标,1万元可以注册一个国外公司。找国外企业代加工奶粉,甚至就用国内奶源,在国内加工,贴上在国外注册的牌子,以“原装进口”或“100%国外奶源”的名义在国内销售,价格能立刻翻番。
婴儿奶粉牵动无数父母的心。国产奶粉不可信,“洋品牌”也造假,一时间搅得大家惶惶然,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再次降到冰点。贴牌生产的情况近年来在奶粉行业已泛滥成灾,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何以相关部门一直没有补上监管的漏洞,让它从一个小窟窿扩大到无底洞,导致“施恩奶粉造假”、“美素丽儿掺杂过期奶粉”等新闻不断出现?这些出现问题的“洋品牌”还只是沧海一粟。按照央视的调查结果,目前国内100多个“洋品牌”中,有80多个都是与施恩、美素丽儿一样的贴牌产品,其中有多少问题尚未发现,存在多少安全隐患不得而知。
中国乳品的监管曾被业内人士指责“内紧外松”:本土奶粉检测64项,风险监控几百项,国外进口的能检测20项就不错了,对制造商连最基本的许可认证都没有。施恩奶粉事件曝光之后,当地质检部门回应,他们“很难判断”奶粉是否完全是进口奶源;当地工商部门则表示,他们“没有义务”对产品标出的“100%进口”进行核实与检查。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导致职责不明固然是客观原因,但监管部门如此回答,着实让老百姓寒心。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相关部门屡屡处于被动,与这种“事不关己”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由于监管不力,中国的食品安全近乎演变为一场灾难。虽然每次事件后,相关部门加快了反应速度,但往往为时晚矣,对老百姓的伤害已经造成,不仅是肉体的,更是精神的,对中国乳业的集体不信任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中国有89%的消费者,因为“外国的牛生在蓝天下”而选择“洋品牌”奶粉,当他们得知这可能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臆想时,今后还能够相信什么?
5月1日开始,新版《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在我国实施,今后“洋品牌”奶粉标签上标注所获得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都要提供经外交途径确认的有关证明文件。卡住“假洋品牌”奶粉的脖子并不难,但前提条件是国家质检总局、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职责分明并恪尽职守,形成“有效监管、失管必问责”的完善机制。人民期待着上述部门的相关官员抓住机遇,扎实勤奋工作,挡住人心的贪婪,让国人重建食品安全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