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公司总经理刘自力因为工作调整请求辞去总经理职务。
“从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实就是工作岗位的调整,是为了与集团高层调整接轨。”民族证券分析师刘晓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季克良卸任后,茅台高层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本报记者致电茅台集团了解管理层调整的进展,茅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此次高管变动前,贵州省委、国资委已经对茅台集团及上市公司新一届管理层做了调整。袁仁国任茅台集团及上市公司的“双料董事长”,刘自力任集团总经理和副董事长,并在集团公司作过公告。
“刘自力是集团总经理的候选人。”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18日如此向外界回应刘自力的去向。
值得注意的是,刘自力出任贵州茅台总经理一职仅为短短的17个月。有业内人士认为,多元化发展、提升集团的经营规模是集团新一届管理层的目标,将刘自力调任集团总经理更多是出于集团旗下产业协同发展的需要。
刘自力辞职后,股份公司将再次面临总经理的空缺。尽管,目前相关方面并未公开接替刘自力的人选,但业界盛传现任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杜光义的可能性最高。
不过,另有业界人士认为,贵州省另行安排人选可能性比较大。袁仁国任“双料”董事长,对茅台的驾驭能力已很强,茅台作为贵州最大的国有企业,出于平衡权力的考虑,政府很有可能会外派高管加强对茅台的领导。
国信证券报告则认为,人事更替表明贵州省对茅台的控制在强化。“茅台集团近期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党委书记也将由贵州省空降一位副部级干部担任。总体而言,体现了茅台在贵州省经济地位的大幅提升,贵州省也更加重视茅台的经营管理。”
虽然季克良等老一辈茅台人逐步淡出,但是机构依然看好茅台的前景。在茅台发布三季报后,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 、申银万国的分析师都提出了买入和增持的建议。
多元化战略或将提速
“从目前的营销体系、生产工艺结构、产品结构来看,主要还是以高端酒为支撑。”刘晓峰表示,茅台的发展战略不会变,将继续做“大茅台”。
在季克良卸任后,如何实现多元化战略、提升集团的经营规模,成为摆在袁仁国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
据悉,在《贵州省“十二五”烟酒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末期茅台酒新酒产能将达到40000千升/年,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00亿元。
对此,袁仁国提出,“茅台酒在2012年力争达到3万千升,到2015年力争达到4万千升,到2020年力争达到5万千升”的目标。他还透露,集团将对葡萄酒、啤酒和保健酒业务重组,确保在各自领域内形成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
近年来,茅台陆续涉足葡萄酒、啤酒以及保健酒业务,但其多元化之路并不平坦。据本报记者了解,在进入“袁仁国时代”后,茅台或将产业链延伸并放大至浓香型白酒、酱香型白酒和啤酒产业,将其打造成“中国国酒之心”、“中国酒文化之都”。
事实上,在季克良时代的茅台已经提出多元化发展战略。当时,茅台开始尝试对酒度、产品规格和品牌进行多元化。例如,针对低度酒市场开发了33度、38度、43度三种茅台酒以及针对高端市场的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等。同时还向其他酒品进行延伸,先后涉足啤酒、浓香型白酒、红酒、保健酒等。
“其实这条多元化之路已慢慢加速。”一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两个月前,茅台集团便引入了华润雪花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成立公司运作茅台啤酒。“茅台本打算做中国高端啤酒品牌,但在渠道上还是有难度。借助华润雪花的影响力先在省内布局可以说是一个较为稳妥的做法。”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东方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施剑刚表示,“茅台已经在高端品牌上具有优势,但如果想做成全产业布局,中低端的消费品牌才是关键。”
今年8月份业内有传言,茅台股份拟整合茅台集团旗下的习酒公司,尽管目前仍无确切消息,但业界认为这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