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很多时候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某个时期的消费或投资热点。去年这个时候,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人士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现在每一趟从美国到上海的航班上,可能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从事太阳能光伏或者相关行业的。”而今年与航班有关的一个经典段子是:“每一趟从巴黎飞往中国的航班上,至少有3个人是到中国卖酒的。”
这“酒”指的是葡萄酒。近年来,我国已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葡萄酒消费国,进口葡萄酒作为高端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交际用酒,更占据了主要地位。数据显示,最近5年,我国进口葡萄酒总量在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猛增。
在进口量大幅上升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一些国产葡萄酒在酒瓶上贴个洋牌子,摇身一变成了“山寨版”进口葡萄酒;某些国外知名葡萄酒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却有四五家不同的制造商;即便标签都注明是“进口”,实质也不尽相同。“原装进口”、“原酒进口”都可能藏有猫腻,只有“原瓶进口”是指从葡萄酒到瓶子的包装都是从国外进口,且在国外就灌装完毕的。
事实上,进口葡萄酒由于受年份、产区、等级、酒庄、葡萄品种、品牌、进口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价格可能相去甚远。而在我国真正懂行的人很少,于是一些厂家趁机浑水摸鱼。
价格乱象更是令人咋舌。在法国,许多普通葡萄酒的价格也就3欧元(约28元人民币)左右,销到国内就要300元。而目前最受国内投资客垂青的,是法国波尔多五大名庄的葡萄酒,其中尤以“葡萄酒皇后”拉斐为甚。一箱12瓶装1982年出品的拉斐红葡萄酒的价格,在最近十年里上涨了876%!
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盲目推崇,刺激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畸形”高增长。“会不会品酒不重要,只要是品牌就行!”当这句话被葡萄酒投资界人士奉为法则,可以想象在红火的葡萄酒热潮中有多少泡沫在泛滥。
在众多投资者眼中,中国的葡萄酒消费才刚刚起步,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十几亿人的消费市场将带来偌大的商机。正因如此,在众多富豪藏酒投资之后,不少金融机构相继推出葡萄酒理财产品。上海葡萄酒交易中心今年4月开始试运行,国内首只葡萄酒投资基金鼎红基金也于今年8月23日宣布成立。
在2006年亚洲投资客介入葡萄酒投资后,葡萄酒指数已经成为与股票指数、黄金同列的投资指数。不少投资者认为,葡萄酒投资与股票市场关联性不高,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投资,分散投资风险。还有分析人士称,葡萄酒的投资具备稀有性,比如顶级酒庄的年产量被严格限定在2万箱,可以保证投资的价值。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对中国目前的葡萄酒投资模式表示忧虑。“国外葡萄酒基金的存在基础是广泛的葡萄酒消费群体,最后接盘者都是爱酒的消费者。国内的投资者大多是有钱人,不懂酒,追求品位但没有品位。”
如果只在价格上爆炒,而忽略行业规范的建立和消费群体的深层次培养,葡萄酒火爆之后的情形的确令人担忧。我国的葡萄酒市场虽然潜力巨大,但乱象丛生很可能招致消费者弃之而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知名法国葡萄酒品牌拉斐一年的产量在20万瓶左右。但报道称,仅在东莞一家五星酒店,一年就可以卖出4万瓶拉斐。销量与产量之间的“对不上号”,再真切不过地呈现出假酒猖獗的景象,而近期爆出的“血燕事件”足以成为一记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