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截至目前,洪灾已经给东南亚国家农业造成了惨重损失,包括大米在内的大片农作物遭到毁灭性打击,其中泰国约12.5%、菲律宾约6%、柬埔寨约12%、老挝约7.5%、越南约0.4%的稻田均遭到破坏,洪水还冲走或毁掉了大量仓储粮,例如菲律宾损失了近60万吨碾磨好的大米,相当于全国17天的消费量。与此同时,柬埔寨、越南和泰国国内的大米价格已开始上涨,其中柬埔寨国内大米价格的涨幅预计将达到50%.
为了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确保粮食供应,东南亚相关国家在积极抗灾救灾的同时纷纷采取措施稳定国内大米市场,其中柬埔寨政府开始在一些大中城市开设店铺,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民众出售大米。泰国新政府也制定了大米收购的保护价格,并计划从本月开始以较高的优惠价向农民收购稻谷。
长期以来,亚洲是全球大米的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每年大米的消费量占全球的87%;同时亚洲也是全球大米的主要出口地,其中泰国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每年出口量高达900万吨。
考虑到该地区国家农业领域的直接损失以及粮食生产的季节性,有关专家认为,今明两年,除东南亚地区部分国家将有可能面临大米紧缺的威胁外,国际市场大米的供应量也将有一定幅度的萎缩,价格也必然有所上涨。有消息报道称,由于泰国农民预期价格上涨而囤积,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的出口价已经从7月初的每吨500美元上涨到目前的600美元。
在大米价格上涨因素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农产品的价格也有可能水涨船高。这将不仅影响该地区受灾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能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除积极抗灾救灾外,该区域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应该对今明两年可能出现的困难早做准备。(记者 李国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