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目前,雨雪天气正席卷北方多地,而南国羊城也顿时寒意凛然,催涨了多地菜价,部分蔬菜品种涨幅超过两成。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食用农产品价格连跌六周后回升。
分析人士指出,岁末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物价重新抬头的可能性不小,加之近日国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国重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内外通胀因素加剧。
1
昨日,记者在梅花园肉菜市场看到,尖椒的价格为3.5元/斤,西洋菜为2.5元/斤,菠菜4.5元/斤,均比上周上涨了0.5元/斤左右,最高的涨幅超过两成。"现在都是外地菜唱主角,现在降温加上起北风,本地水叶菜的上市量减少,很多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档主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国内多地食用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了涨势。此前农产品主产区山东一度出现多品种暴跌,但最近开始止跌回升。据山东省农业信息网对35种蔬菜价格的监测,上周山东省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为2.43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6.93%.其中,22种蔬菜价格上涨,8种价格持平,5种价格下跌。
在具体种类上,西葫芦、黄瓜、丝瓜、苦瓜价格大幅上涨,涨幅均超过20%;莴笋、生菜、茴香、菜花、油菜、菠菜价格涨幅在10%~20%.
此外,据浙江省商务厅监测,上周猪肉价格止跌企稳,批发交易量、零售额环比分别增长6.6%和6.2%,综合批发价为22.2元/公斤,环比上涨0.9%,零售价与上期基本持平;蔬菜批发价格则再次上涨3.3%,其中苦瓜、黄瓜和茄子涨幅相对较大,环比分别上涨20.1%、15.7%和12.4%.
商务部监测数据亦显示,食用农产品价格连跌六周后出现回升。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连续三周小幅上涨,比前一周上涨3%,比11月初上涨4.9%,其中黄瓜、豆角和油菜比前一周分别上涨19.9%、7.6%和6.3%.8种水产品平均批发价格上涨0.9%,其中鲢鱼、草鱼和小黄花鱼价格涨幅居前,分别上涨1.6%、1.4%和1.4%.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天气转冷,露天蔬菜生长减缓并易遭受冻害,现已进入抢收抢卖时期;在露天蔬菜产量减少、大棚蔬菜未集中上市期间,菜价会略有上涨;后期上市的大棚菜由于成本较高,蔬菜价格将进一步回升。
2
分析人士认为,临近岁末,消费旺季来临,加之天气因素影响,多种食用农产品价格有望重拾涨势。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表示,经过前期持续下跌,猪肉价格可能正接近市场供需的均衡价位,后续下跌的空间有限。而随着元旦、春节等消费旺季的到来,猪肉价格有可能重回升势。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随着国家宏观调控、货币紧缩和游资撤离,外部环境对农产品的影响整体呈现减弱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越来越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其价格仍将保持强势。
李国祥表示,与蔬菜价格的季节性上涨相比,猪肉近期的涨势对年底的物价稳定可能会带来更大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11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下降0.3%左右,略低于上月,而11月CPI环比可能在-0.2%至0.1%之间,同比涨幅为4.3%.
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表示,根据东方艾格持续跟踪央行数据显示,10月央行停止回收货币流动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再现。考虑食品消费占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41%,城市居民消费的35.7%,食品价格的回落继续推动CPI的回落。11月CPI、PPI将会继续回落,但是回落速度将会明显放缓,后期可能出现反弹。预计11月CPI为5.3%,PPI为4.5%;年末CPI为5.6%,PPI为6.5%.
■纵深
随着国内农产品重拾涨势,物价走势趋于复杂;与此同时,美联储等六大央行近日宣布向市场提供流动性,11月大幅下挫的大宗商品亦可能重新获得支持,中国接下来所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依然不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日前表示,中国将长期面临输入型的压力。全世界的政府负债45万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全球GDP总和,而欧盟的债务危机也在不断发展。在发达经济体没有解决他们的负债问题,超低利率,滥发货币的情况下,全世界都面临通胀危险。
进口与出口价格的价差仍然将导致我国输入性通胀承压。海关总署副署长鲁培军日前表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呈现高位回落态势,进口价格涨幅明显快于出口价格涨幅,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贸易条件有所恶化。
"外围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美欧的新一轮宽松政策呼之欲出。"中信证券国际期货董事总经理邵华斌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如果美国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会保持高位甚至继续上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减缓国内物价回落的步伐。
邵华斌提醒说,面对疲软经济,要留意欧美国家明年会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种种迹象表明,美国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呼之欲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因此而上涨。这给中国无疑会带来压力。
最新数据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产2473万吨,增长4.5%,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实现连续八年增产。
"4.5%的增幅是大增产!"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称,因为我国粮食产量基数大,较小的增幅都会带来较大数字的增产。意味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统计局分析报告表示,与以往的恢复性大幅度增产不同,2011年的粮食大幅度增产是在2010年粮食产量较大幅度恢复性增产、产量基数很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来之不易。并且少有的实现了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产。
其中夏粮总产量12627万吨,比去年增产312万吨,增长2.5%;早稻总产量3276万吨,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增长4.5%;秋粮总产量41218万吨,比去年增产2018万吨,增长5.1%.
稻谷、小麦、玉米等全国三大粮食作物总产量超5亿吨,玉米总产量19175万吨,比去年增加1450万吨,增长8.2%.玉米大幅度增产使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这意味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作用已经显现。"李国祥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未来的粮食生产也将朝主产区进一步集中,主产区优势将更加突出,这对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李国祥看来,在当前的形势下,粮食大增产还有一层特别的意义,即有利于国家进一步稳定物价。李指出,超过3%的增幅对粮食价格有十分明显的影响,粮食价格虽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如此大幅的增产足以对其来年走势起到一个大的定调作用。"明年粮价不可能会有太大的涨幅,这对于我们稳定整个物价,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