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万荃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低于5%高位线。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表示,11月份CPI同比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翘尾影响大幅减少,二是蔬菜、肉禽等食品价格环比回落,通胀逐月回落的总体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CPI同比加速下行,使得宏观调控政策操作空间加大,未来政策或从抗通胀到保增长转型。
政策频出抗击通胀效果显著
业内专家指出,11月CPI继续下降,原因是食品价格的继续回落,其中蔬菜、肉蛋价格的持续回落是最大推手。商务部11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已累计下降10.7%,而鸡蛋价格近两个月来累计降幅为5%。冬储菜价格也继续走跌。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中旬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来看,食品价格也是跌多涨少。“CPI继续下降,从技术层面上看,是翘尾因素大幅减少所致。”中国银行 (601988 估值,测评,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国际金融研究所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输入性通胀的预期减弱,国内非食品价格涨幅也小幅下调。”业内人士认为,楼市近期持续走低,房价继续回落趋势初步显现,进一步消解了非食品价格的中期上升压力。“CPI数月下行说明稳健货币政策效果是很明显的,也正面回击了全球步入通胀时代,通胀不可控的说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郑超愚如是说。
2011年上半年,通胀一直呈高位上行态势。2011年7月,CPI同比涨幅达到涨6.5%,创出数十个月来的新高。在此背景下,管理决策层频出重拳抗击通胀。2010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作为突出问题之一,随后提出,稳物价是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在此调控思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行政指导多管齐下,合力抗通胀。在货币政策方面,2011年央行三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21.5%的高位。公开市场操作也一度成为央行货币回笼的有力政策工具。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下,抗通胀效果终于显现。CPI同比涨幅从8月开始步入下行通道,连降4月。
形势复杂拐点之说为时尚早
尽管目前来看,通胀将不再是宏观经济的主要风险,但业内专家普遍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基调不宜全面转向,原因在于未来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仍然较大。“CPI暂时性缓和,与中国经济放缓有一定关系,中国通胀型经济仍然没有改变。”郑超愚表示。“CPI数月下行并不意味通胀拐点已经出现。”周景彤分析提出,由于本轮通胀属于成本推进型通胀,而成本推进的因素还远未消除,特别是劳动力短缺,劳动力价格趋于上升,因此物价走势仍不容乐观。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应对物价保持继续观察,国内蔬菜等农副产品受冬季极端天气影响以及元旦和春节临近可能导致物价出现反弹。从中长期来看,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如人口结构转换导致的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资源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面积的减少等因素,都将推动物价水平的上涨,对此宏观政策仍应保持密切关注和实施必要调控,尤其是在供求关系调节和流通环节的治理上不应松懈。
稳字当先货币政策需预调微调
CPI同比加速下探,使得宏观调控政策多出更多空间,宏观经济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时机已经成熟。日前,央行宣布,从12月5日起,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准率。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货币政策的重心已经从控物价转向保增长。这一政策转变的关键因素一是CPI持续下行,二是外汇占款。10月份出现了8年来的首次下降,央行用投放基础货币对冲新增外汇占款的压力消减。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经济下行风险增大。在一系列从紧政策的叠加作用下,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减速的苗头。受国际因素影响,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消费增幅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保持平稳,但增速下降势头已初现端倪。“为防止宏观经济出现深度下滑,未来或可加大微调的幅度。”周景彤强调。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更进一步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决不能仅限于微调,也要注重预调。“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准率,政策信号十分明显,有放松银根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基调转变,如果国际金融风险降低,稳健货币政策基调宜保持不变。目前应谨慎观望。”他补充说。
目前在国内食品价格大幅回落、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齐减速的背景下,为了避免经济硬着陆,未来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采用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微调手段,审慎平衡,前瞻把握,既巩固抗通胀成果,又实现我国经济软着陆。
而12月9日傍晚,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来的消息显示,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