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预防砷中毒:果汁饮料每天最多两三口

   日期:2011-12-0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953    

  甜甜的果汁饮料是许多孩子和年轻人的最爱,喝果汁既能满足口味,又能补充维生素,两全其美,有些“果汁控”甚至把水杯抛在一边,每天以果汁代替饮水。然而,近日多家媒体有关“果汁砷超标”的报道,给“果汁控”敲响了警钟。报道称,一些深受人们喜爱的果汁中可能砷含量超标,而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难道,甜甜的果汁竟成了毒药?

  儿童砷中毒可使智商降低

  自然界中的砷元素不溶于水且无毒,真正有毒的是砷的化合物(如砒霜)。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介绍,砷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微量元素,各个国家目前对砷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宜摄入量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砷的每天适宜摄入量应该在12-25微克。砷元素本身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砷摄入过少,会影响体内某些酶的活性,还可能造成骨骼矿化减低、不易怀孕等。但砷若摄入过多则可能引起中毒,一次性摄入过多容易导致急性中毒,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同时,若每天连续不断地接触砷,即便剂量没有超标,也可能造成慢性中毒,导致色素沉积、肝肾损害,甚至伤及神经,造成记忆力降低等。健康饮食网 foodwang.com

  饮食中的砷超标,对儿童和孕妇的伤害尤其大,一项饮水中的砷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的研究发现,如果每升水中砷的浓度超过0.05毫克,就会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产生副作用,如果超过0.1毫克,就会使儿童的智商严重降低;另一项关于水砷对孕妇的影响调查发现,砷超标后,30%的孕妇手掌和脚底出现了表皮角化病,就像长了茧子一样;在一些使用含砷煤的地区,新生畸形儿的比例比其他地区要高得多。

  根据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理化指标,其中规定果汁中的总砷含量要≤0.2毫克/升,由此可见,若一升果汁中的砷含量接近这个临界值,就已是人体每天适宜摄入量的近十倍,若砷超标,那么对于爱喝果汁的儿童而言,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解毒】

  绿豆 乌蕨 能解砷毒

  日常生活中如何解砷毒呢?李艳玲建议,出现砷中毒症状后除立即就医外,还可以配合以下饮食方法来避免或缓解砷中毒。

  1.喝些绿豆水

  绿豆肉平皮寒,《本草纲目》记载,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每天用50-100克的绿豆煮水或熬粥喝,有助消除砷中毒。因为绿豆皮有很好的解毒作用,所以煮好的绿豆一定要连皮一起吃。

  2.食些中药乌蕨

  被誉为“万能解毒剂”的乌蕨,也叫小野鸡尾草,临床中常用来治疗肠炎、肝炎等症,解砷毒的效果也很好,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食用。

  【检验】

  是否砷中毒 验血 验尿 验头发

  对于“果汁砷超标”事件,一些商家辩解说,产品中虽然总砷超标,但所含的是有机砷,对人体无害。对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李昌模介绍,如果砷是以有机形态出现,则有可能经人体肾脏、肠道排出,不产生危害,但果汁中的砷究竟是否是有机砷目前尚无法确定。

  因此,对于爱喝果汁的人,若想知道自己体内是否砷超标,可以去医院检验头发、血液、尿液中的含砷量,与人体正常砷含量指标进行检测、比对,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含砷量为0.0064毫克,每升尿液中砷的安全值应小于0.5毫克。

  【疑问】

  果汁中的砷哪儿来的?

  果汁里为什么会含有砷?是不是像牛奶里的三聚氰胺一样被添加进去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阮美娟介绍,果汁中含有的砷不是添加剂,其超标大多是由污染原因造成的。砷的存在范围很广,水、土壤里都会有,如果森林、土壤、水等被超标的砷污染,或是用了含砷量高的农药,被植物吸收后,把这些被污染的农作物作为原料,生产出的产品就会有超标的风险,并且砷在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不可能被完全滤除。

  【提醒】

  吃海鲜不要同时喝果汁

  正因砷中毒对儿童和胎儿的危害更严重,所以儿童和孕妇日常饮用果汁饮料最好别超100毫升。此外,阮美娟介绍,日常饮食中,海藻、干贝、虾等海产品中,砷含量也较高,所以,饮食中对海鲜产品应有所控制,如果吃了大量海鲜,就尽量不要再喝果汁。平时鼓励孩子多喝水,少喝或不喝果汁饮料,最好用维生素含量丰富的水果来代替果汁,以减小过多的砷富集在体内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

    海带当心砷中毒

    砷中毒

    莫轻视儿童果汁饮料综合症

    果汁饮料健康新理念:复合果汁和果蔬复合果汁

    果汁饮料的鉴别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