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增多,是野生蘑菇生长旺盛的季节,也是毒蘑菇中毒多发季节。 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发生多起野生菌中毒事件,数十人中毒多人死亡。昨日,市食安办发布提醒:在不能分清是否有毒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食用野生蘑菇。
白毒伞、天老星等属剧毒蘑菇
据了解,进入6月以来,云南与广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了多起因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数十人中毒、数人死亡。贵州省某乡村民4人采食白色蘑菇后相继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迅速出现昏迷,救治无效死亡,经鉴定所食蘑菇为剧毒的白毒伞菇。
我国所见的毒蕈约有80余种,分布范围很广,其中含剧毒能致人死亡的有10多种,以毒性很强的红色捕蝇蕈及白帽蕈为多见。大连地区有毒蘑菇有50多种,其中白毒伞、鳞柄白毒伞、天老星(老百姓称呼的土名)和鹿花菌4种,属于剧毒蘑菇,吃了后会严重中毒,甚至导致中毒死亡。这类毒蕈外形与草菇等白色食用菌类差别并不明显,误食者死亡率甚高。
市政府高度重视蘑菇中毒事件,早在2006年市政府就印发《通告》,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禁止销售野生鲜蘑菇。大连市食安办每年在雨季到来之前,都要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消除毒蘑菇等引起的食物中毒隐患。
毒蘑菇中毒表现大致分为四型
中毒类型中毒原因
潜伏期
胃肠炎型
由误食毒红菇、红网牛肝菌及墨汁鬼伞等毒蕈所引起。
潜伏期约10分钟~2小时。发病时表现为剧烈腹泻、腹痛等。引起此型中毒的毒素尚未明了,但经过适当的对症处理中毒者即可迅速康复,死亡率甚低。
神经精神型
由误食毒蝇伞、豹斑毒伞、角磷灰伞菌等毒蘑菇所引起。其毒素为类似乙酰胆碱的毒蕈碱。主要是刺激兴奋神经节后胆碱能神经;产生蟾蜍素和幻觉原等。
潜伏期约l~6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的症状外,尚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多汗、流涎、流泪、脉搏缓慢、瞳孔缩小等。
溶血型
由误食鹿花菌等引起。其毒素为鹿花菌素。
作用于红细胞使之溶解引起,潜伏期6~12小时。发病时除肠胃炎症状外,并有溶血表现。可引起贫血、肝脾肿大等体征。此型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亦常有影响,可有头痛等症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等治疗多可康复,死亡率不高。
肝肾损伤型(肝病型)
由误食白毒伞、鳞柄白毒伞等作用于肝细胞,引起肝坏死。
其所含毒素主要是毒伞毒素,主要作用于肝脏。此型中毒病情凶险,如无积极治疗死亡率甚高。
另外,肝肾损伤型分六期:1.潜伏期:食后6~30小时,一般无任何症状。2.肠胃炎期:可有吐泻,但多不严重,常在一天内自愈。 3.假愈期:此时病人多无症状,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上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病人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 4.内脏损害期:此期内肝、脑、心、肾等器官可有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 5.精神症状期:部分病人呈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惊厥。可因呼吸、循环中枢抑制或肝昏迷而死亡。 6.恢复期:经过积极治疗的病例一般在2~3星期后进入恢复期,各项症状体征渐次消失而痊愈。
此外,有少数病例呈暴发型经过,潜伏期后1~2日突然死亡。可能为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等所致。
鉴别方法
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预防极为重要。为此专家给出了下列几种常用鉴别方法:
1对照法:按照当地的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采摘的食用菌或毒蘑菇。
2看形状:毒蘑菇一般比较黏滑,菌盖上常沾些杂物或生长一些像补丁状的斑块。菌柄上常有菌环,无毒蘑菇很少有菌环。
3观颜色:毒蘑颜色鲜艳呈金黄、粉红、白、黑、绿。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4闻气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萝卜味。无毒蘑菇为苦杏或水果味。
5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相关阅读】
湖北省食安办昨紧急通知:禁止采食野蘑菇
食用野蘑菇一女子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