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劣粮油销往食堂和餐馆
▲ 肉类食品溯源困难
▲ 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严重
▲ 无公害食品份额还很小
▲ 方便快速检测技术急缺
低劣粮油销往食堂和餐馆
11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回龙观地区的北京城北大钟寺交易市场,一进门远远就能望见高耸的巨大油罐,这里是食用油专区。记者发现这里的地面被厚厚的油垢所覆盖,走起来鞋底粘粘的,每家店前面都堆满了大大小小又黑又脏的铁制油桶,店员们忙着用粗管子把油从巨大油罐里灌到这些铁桶里,然后往一些小卡车或面包车上装。店员告诉记者,这些油都是厂家直销的,价格便宜,买一桶以上价格在2.6元左右,来进货的都是学校单位的食堂和一些酒店餐馆的老主顾。店员们还声称这些油和超市里买的油没有什么不一样。记者和一位正在等装货的三轮车的小伙子攀谈起来,他透露,他是给餐馆买油,这些油不可能和大商场的油一样,只能炒大锅菜,连店主们自己都不吃。来买油的顾客和店主都是老关系,开发票时价格可以开高一些。
记者发现米面区情况也很相似,在一家粮店里,记者看见打开的口袋有五六种不同价格的米,最高的是每斤1.8元,色泽比较白亮,还有香味,店主热情地问记者是自己吃还是给公家买,他说,如果给公家买有比较便宜的,他拆开另一袋,米明显细而碎,而且有点发黄,他说如果要得多,可以便宜到9毛钱一斤,发票可以开到1.3元。记者问这是去年的陈米吧,他笑了,说“差不多吧,不过销路还不错,回头客不少。”但从另一家粮店里,记者得知那是前年米和去年米混起来的。
肉类食品溯源困难
记者又来到肉类厅,发现有十几家摊位都挂着“大红门冷排酸肉”的广告牌,摊上方都打着红红灯光,猪肉在这种光线下显得色泽新鲜。记者问一位中年女摊主哪家才是真正的“大红门”,她指着后面的广告牌上几个认证标识和证书说,“我家是真的,你看一下,我们有三个圆圈,他们光有证书没有圆圈。”她还给记者翻开看肉皮上盖的大红门印戳。而另外一家摊主对记者说,“其实都一样,我们因为从大红门进肉,厂家给我们统一做广告牌。”这里的猪肉后臀尖的价格都在每斤6.2元左右。
而在距此200米的物美超市里,记者发现也有“大红门冷排酸肉”的柜台,广告牌基本相同,只是比批发市场里的印制更精美一些。在这里,猪肉后臀尖价格则是每斤9元。店员告诉记者,他们是厂家直销,记者问同样是大红门的产品为什么批发市场便宜那么多,店员说,“大红门的肉分级别,在大超市里卖的都是一级、特级的,可能在批发市场的级别比较低,另外我们也不能肯定他们是不是真的大红门品牌。”
经过对其他一些小区菜市场和露天菜摊的采访,记者发现,肉类销售情况更加混乱。在超市、普通商店,火腿肠和肉类熟食随处可见,而这些产品有散装的,也有包装的,但销售商和消费者都无法知道这些肉是来自哪里。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性食品在人们饮食中所占的比例也在提高,而在动物食品安全溯源管理上却非常粗放。 据了解,目前全国存栏猪是4亿头,97%是散养的,这意味着市场上绝大部分猪无法确认其来源,作为养猪户和肉联厂中间环节的生猪商,目前也没有监控的办法。
家乐福(中国)食品安全基金会秘书长Antoine Bloch说,“我第一次来中国,到的是广州,看到那里的肉是用摩托车送来的,他们直接就把猪肉放到货架上卖了,这种肉能这样去卖吗?顾客会买吗?中国目前还没有完整明确的冷链和热链供应链。”
他说,“中国食品生产非常复杂,而且零售商很难和农民直接打交道,因为他们的生产规模太小了,缺乏垂直的融合。在中国,你可以看到数量非常多的屠宰场和饲养农户,比如说农民养鸡户,他可以把鸡卖给屠宰场,也可以卖给个体户。探讨这个问题时,我们当然不能只考虑健康因素,也要考虑。在这两方面,都需要食品的可追溯性系统,这是一个安全的工具,更是一个盈利的工具,比如说猪肉,实际上目前中国农民在这方面的收入非常有限,在一些欧洲的国家,是根据产品的等级来进行定价的,但中国不是这样,中国的农民从来都不能因为他们生产出质量更好的猪,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严重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球食品安全论坛上发布的《中国食品安全战略研究》表明,中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在中国使用的杀虫剂中,有机磷农药产量占70%,其中高毒品种的产量占70%。此外,兽药安全性较低,滥用和超标现象严重,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而且,农业环境的污染也直接造成了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据农业部对50多个蔬菜品种、1293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不足八成。天津市蔬菜生产每年农药使用量超过40吨,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较为突出,据天津市有关机构对市场销售的黄瓜、西红柿、豆角、大白菜等品种进行随机抽样测定, 除大白菜外,其他品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其中卫生部、农业部明文规定严禁使用的高毒农药占有相当比例。广西南宁市在抽查检测的6200多个蔬菜样品中,有机磷农药的平均检出率达56.5%,最近广西农业环境部门检测发现,蔬菜有机磷农药平均检出率高达87.5%。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介绍,从数据的分析来看,我国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是铅,从污染的品种来看,主要是粮食和蔬菜,尤其是肉、蛋、鱼、奶的铅污染较严重,特别是松花蛋的铅含量居高不下。按照国家现有膳食的评估来看,我们铅的摄入量都已经超过了PTWI的平均值了。通过评估,有关部门决定,将修订食品安全中有关铅的标准。
农药残留的问题,不仅涉及国民身体健康,同时也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另外,兽药残留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动物源产品的出口,从而影响我国经济。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产品出口因农药超标而被退回的事件每年都会有五六百起,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70亿元。
从去年7月起,欧盟开始对进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限制、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则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这意味着我国茶叶今后只有达到绿色食品的A级标准才能进入欧洲市场,很多无法达标的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将面临被赶出欧洲市场的尴尬局面。
无公害食品份额还很小
随着人们对农药残留认识的加深,许多消费者开始选择无公害食品。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超市都有无公害食品,但所占的位置都很小,销售的品牌很少,价格也偏高,一般比普通同类商品高出10倍,这让普通工薪阶层望而却步。 北京东小口一家新开的世纪联华超市的蔬菜区“北京朝来农艺园”专柜,一位店员告诉记者,这里只有一家无公害蔬菜点,目前销售量不大,平时每天销售额在600元左右,双休日也只有1000来元。而据了解,这里每天的租金也要400元,所以几乎就是保本,不过这些无公害食品在一些生活水平较高地区的超市销售不错。记者还随机采访了一些顾客,在接受采访的10名顾客里只有1人表示愿意买无公害食品。不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价格太高,二是对“无公害”不了解。一位顾客对记者说,“我们怎么知道这些东西里确实没有化肥和农药呢?”
而与蔬菜相比,无公害蛋类要好得多,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挑选无公害鸡蛋,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是从去年年底开始买无公害的鸡蛋,主要是买给孩子吃的。目前无公害蛋类的品牌也很少,北京市场主要被“咯咯嗒”和“德清源”所占有。“德清源”一位销售负责人对记者说,他们并不希望“孤军奋战”,因为现在无公害产品在整个农产品市场所占的份额太小,只有整个蛋糕做大了,他们才真正受益。
近年来,绿色食品日渐受到消费者欢迎,但当前市场极为混乱:一些企业擅自使用“绿色食品”标识,欺骗消费者。有的将“绿色食品”标识直接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包装使用;有的超过许可使用年限,仍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质量缩水;有的地方政府违规批准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识,误导消费。据报道,辽宁有关部门前不久检查发现,市场上假冒绿色食品比例竟达80%。这些现象严重损害绿色食品产业的信誉,坑害了消费者利益,致使一些地区绿色食品滞销。
方便快速检测技术急缺
对于各种食品安全的监管,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主观上积极主动,另一方面在客观上要求检测技术及时准确。
浙江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李聪说,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检测方法不够,多残留检测方法还较少。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农兽药的残留检测都是单检测的方法,目前建立的38项农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中,有一个SMS33495可以同时检测22种的农药残留量,这是检测农药最多的实际应用的方法。第二,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还不成熟。近十年来我国也开展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但在灵敏度、特异性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第四,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提取净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五,系统分析和质量控制落后,通行的做法是,按一定的规范对受检食品进行检测,如果是阳性就不允许上市。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这样系统分析方法在我国还不能大规模使用。
李聪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要兼顾“便于携带,容易掌握,成本低廉,灵敏度达标”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