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加入世贸三年我国食品工业竞争的新态势

   日期:2004-12-13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229    

    据新华社信息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和水平。中国食品工业从1980—2001年总产值年均增长13.1%,自从1995年来一直位于国民经济行业之首,逐渐成为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农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加工业,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食品行业本身的相对优势,食品工业受加入WTO的冲击较小;同时,又由于食品行业的特殊性以及中国食品工业长期发展的不足,中国食品工业在加入WTO后迎来了新的竞争态势,使得中国食品行业面临新的挑战。
    为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张汉林教授对入世后中国食品工业竞争新态势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中国食品工业本身具备的相对优势

    (一)中国食品工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中国食品行业进入门槛低,食品行业能够较早地进入市场,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整、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在这一过程中食品工业的竞争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在中国食品行业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成分不断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不断上升,这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极大地增强了食品工业发展的活力,提高了其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在入世后后,中国的食品行业能够适应WTO所要求的市场化准则。
    (二)中国食品工业国际化竞争程度较高
    中国食品工业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经验。一方面,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食品又是人们生活必需品,食品市场及其广阔。改革开放以来,国外资本和企业均大举进入中国食品市场,而中国对外资企业进入食品行业管理较为宽松,因此中国食品工业的国内市场早已国际化,中国的食品工业已经在国内置身于开放的国际竞争环境之中。另一方面,国外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内地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本土化战略,独资或者合资(以合资为主)在国内设厂,使用国内原料、在国内生产销售,运用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使得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成为国际化。所以说,加入WTO后,中国食品工业受到的影响较小。
    (三)中国食品工业对外贸易依存度和消费弹性低
    首先,中国有近13亿人口,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国内巨大的市场足以满足中国食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食品工业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较低,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其次,食品是生活必需品,消费弹性较小,即使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人们还是必须要消费食品,而减少对其他商品的消费。因此,总体上说食品行业受到的影响要小于其他大部分行业。
    正是由于中国食品工业本身存在的这些特征,使得加入WTO以后,中国食品行业没有受到较大的冲击。

    二、入世后中国食品工业面临的竞争新态势

    虽然中国食品工业多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食品工业仍然依靠传统产品打天下。
    (一)中国食品工业具有较大的贸易潜力
    目前,在全球经济逐渐融合的情况下,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系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加入WTO,这意味着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市场更加开放,为食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入世三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2003年及2004年1—9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8.0%、9.1%和9.5%;2002年、2003年及2004年1—8月,中国对外贸易额增长分别为21.8%、37.1%、38.2%。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食品贸易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趋势,2004年1—8月,谷物及谷物粉同比增长55%,食用油籽增长17%、烘焙花生增长30%,花生和花生仁增长19%。由此可见,加入WTO后对中国食品工业提供了巨大的贸易潜力。
    中国食品工业贸易与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相称,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食品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有所下降(1989年、1995年和2002年所占比重分别为9.7%、9.0%和7.5%),但是中国食品出口占全球食品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这3年分别为2.3%、2.5%和3.3%。尽管如此,但是这一比例与中国贸易总额在世界贸易总额的比例并不相符。这3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7%、3.0%和5.1%,就是说中国食品工业贸易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食品安全是中国食品工业把住的第一道关
    中国食品工业如果要拓展国际市场,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美国、欧盟等已经立法强制性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食品卫生当局也开始要求本国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以预防食品安全危害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生产、质量控制的保证体系,已经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可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的疾病最有效的方法,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措施。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十五”发展规划和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并将食品安全问题列入《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一些著名生产营销企业也开始以HACCP作为考核供应商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内食品工业必须将食品安全放在食品加工的首位。
    (三)21世纪食品工业市场竞争将是食品质量的竞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兴起,加快了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需求,将使得21世纪食品工业市场的竞争首要的是食品质量的竞争。
    绿色食品逐渐得到普遍的认可,消费需求也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日益提高。根据WTO预测,到2005年,绿色食品所占市场份额将由2%左右增长到5%-10%。自1990年5月15日中国正式宣布发展绿色食品开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绿色食品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十几年来,中国绿色食品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中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756个,产品总数达到3046个;绿色食品出口企业达到273家,占绿色食品企业总数的15.5%;出口产品达到301个,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9.8%。1997—2002年,中国绿色食品出口额由0.50亿美元剧增到8.40亿美元,年均增长82%;绿色食品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也由0.32%上升到4.64%,年均增长80%。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强化了农业环保技术标准,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而中国的大部分绿色食品没有达到国际标准,一时还难以被国外广泛接受。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有机食品也逐渐成为一项大宗贸易。该报告指出,美国有机食品市场从1989年以来一直以20%的速度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欧洲、日本的有机食品市场前景持续看好。到2006年,仅欧美市场就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需求。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有机食品贸易的发展,有机食品将成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产业。
    (四)食品深加工是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食品的加工程度既反映了产业科技水平的高低,也代表着经济效益的大小。目前,中国食品加工基本停留在粗加工水平,缺少精加工产品,基本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食品工业总体上仍属于传统的工业。食品工业正处于以农产品粗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转为深加工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食品工业的生产需要以深加工为主。加工越精细,综合利用程度越高,产品附加值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
    从作为基础原料的粮油加工就可以看出中国食品深加工的程度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目前中国专用面粉有九种,而美国则有上百种,日本和英国也有数十种;专用油脂中国只有几种,而日本有几百种;玉米深加工品种中国只有二十余种,美国有两三千种。这种一种原料只能加工出寥寥几种产品的情况,导致了许多物质的潜在价值无法得以实现,不仅造成大量的浪费,而且削弱了中国食品工业的产品竞争力。
    从食品工业总值与农业总值的比例来看,中国食品工业总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只有0.5︰1,而发达国家是3︰1。这说明中国食品工业的加工程度较低,多半仍是以初级农产品的形态销售。另外,中国现有食品资源工业化程度低,发达国家深加工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在70%以上,中国只有8%;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程度在80%以上,中国则不足50%。目前中国城镇居民饮食消费中工业化食品只占1/3,而美国则高达90%,西欧国家也达到了85%。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程度高,食品工业的增加值一般可达农产品原料价格的3倍,而中国只有1.6倍。
    中国食品深加工程度与国际水平的差异说明了食品工业发展的差距,但是也说明了这是一种发展的潜力、一种发展的方向。中国食品工业在今后一定要向深加工方向发展。
    (五)食品标准化是提高食品工业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标准化是贸易的技术基础,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标准化规定了产品或服务可接受的品质,按照标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一种质量保证。同时,标准化可以满足企业扩大规模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需求。企业如果按照一个标准生产就避免了产品规格的多样化,便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在食品工业中,标准化也同样重要。食品的标准化是衡量食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进入全球市场的重要路径。发达国家以其技术优势率先制定了若干个食品标准,并渐成国际标准,这些标准一方面有益于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也成为发达国家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的手段。尤其是在关税大幅降低、传统非关税壁垒措施大大削减的情况下,越来越细、越来越苛刻的标准成为应对竞争的有效武器。
    虽然近年来中国食品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新标准、新措施不断产生,中国食品工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所以说,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食品的标准化生产是提高中国食品工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六)突破食品贸易壁垒,拓展中国食品贸易
    在加入WTO以前,关税、数量限制等贸易壁垒影响着中国食品贸易;在加入WTO以后,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也日益增多。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志、卫生、环保要求等构成了新的贸易壁垒,成为阻碍食品出口的最大障碍,不能不引起中国食品工业的高度重视。
    在这些贸易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检验措施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也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主导地位。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检验措施要求WTO各成员消除不合理的技术性措施,通过制定多边规则使其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被允许的技术措施和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必要措施。而各发达成员出于保护国内食品加工企业的目的,利用自己先进的技术优势,不断提高技术标准,使其远远超过国际标准,达到限制发展中成员食品进口的目的。
    同时,一些发达成员还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食品中药残和有害物质检测的门槛。虽然某些措施是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但是这远远超过发展中成员的技术标准,也超过了国际标准,阻碍了正常的贸易发展,更何况某些措施具备针对性和歧视性。
    中国食品工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问题,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国际标准或者出口目标市场所在国的标准进行,否则,就会给中国食品工业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此,中国食品工业必须要有足够的准备,积极了解目标市场的供求情况以及目标市场的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掌握好对某一目标市场的出口增长速度,减缓贸易壁垒的发生。
    (七)食品包装是改善食品产品形象的有效方法
    长期以来,中国产品都被认为是国外市场上的“地摊货”,中国食品更是如此,被认为是用一流的原料,生产出二流的产品,用三流的包装,卖出四流的价格。目前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竞争的社会,中国食品工业必须注重食品产品的包装,在21世纪食品市场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取决于包装的竞争。一个比较差的包装就会给人一个比较差的印象,即使产品再好,也不会被人注意和称赞。
    由于食品直接供消费者食用,食品的包装首先能够保障食品安全,还能够保障食品的色、香、味等感观质量。在食品消费趋向功能化、健康化、方便化和营养化的今天,对食品包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食品工业企业必须能够及时满足这些要求才能促进中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升华和发展。










出自:新华社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