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训秋
主要观点
●目前,食品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销售额居各行业之首。发展食品工业,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且是推动农业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发展食品工业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更为契合。
●食品工业与农业、与自然联系密切,发展食品工业须考虑要素禀赋,从比较优势出发,坚持市场优先、效益优先。
●应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现食品工业与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快人才集聚、产业集聚,推动食品工业上水平、增强竞争力;针对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宏观协调和监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各地都在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北省武汉市已形成钢铁、汽车、机械、医药化工、光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同时,结合国家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定位,从武汉乃至湖北的实际出发,武汉正在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力争建成食品工业的大市、强市。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促进经济发展必须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物质资料,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产业。我国农村面积大,农产品资源丰富,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广阔前景。食品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强。发展食品工业不仅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且能够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壮大食品工业,努力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的食品加工产业链,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顺应世界工业发展趋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恩格尔系数降到40%左右时,食品工业就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食品工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销售额居各行业之首。大力发展食品工业,符合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深入,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食品工业的科技含量。食品工业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能极大地刺激农业生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人们对食品越来越追求环保、安全、健康,这使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更为契合。
坚持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人民生活已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不平衡的关键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够,农村和城市在发展水平、富裕程度和生存质量等方面存在巨大落差,其重要原因是农业工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发展不充分。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的食品中,工业化生产的已占70%,有的达到90%以上,而我国居民消费的食品中工业化生产的不到30%。食品工业通过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从而与农业形成一种有机的互动,即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工业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导农民致富。因此,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是推动农村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柱产业的选择必须以市场为首要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食品消费需求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方便、安全和多样转变,这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食品工业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必须做到门类多、出新快、品种全、变化频。这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有利于食品产业集群的成长,而集群的壮大又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食品工业产业关联性强,具有永续的市场需求,从而具有无止境的可持续发展后劲。
符合比较优势原理的科学决策
要素禀赋是决定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展壮大食品工业,是结合武汉发展实际,从比较优势出发,坚持市场优先、效益优先所作出的科学决策。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的调整,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正逐步向资源富集地集中,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中部地区人口众多,以全国23.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3的农副产品。加快发展食品工业,使中部地区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能够就地生产、就地加工,使初级产品在转化和深加工中实现价值的倍增,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就可以把中部地区的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实现中部崛起。
从资源供给等条件来看。首先,湖北是“千湖之省”、“鱼米之乡”、“果蔬之乡”、“药茶之乡”、“畜牧之乡”,农副产品种类齐全、丰富多样。国家明确要求湖北在发展工业的同时,要成为全国的“粮仓”。武汉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既要支持“粮仓”建设,又要充分利用好“粮仓”的原料基地优势,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让食品工业之“胃”有效地消化全省乃至中部地区的农业资源。其次,武汉有优质水源,这是发展食品工业的命脉性资源。“江城”武汉,长江、汉江两江交汇,河汊纵横,湖泊密布,淡水资源居世界大城市之首。第三,武汉有便利的交通和物流管道。发展食品工业,从交通上讲,必须具备保质、保鲜所需要的最适当的运输半径。武汉作为“通衢”之地,承东启西,接北连南,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同时,便利快捷的交通大大促进了武汉物流的发展,武汉已形成区域性采购配送中心。此外,武汉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作为全国第三大科技教育中心,科教研综合实力强劲;作为全国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资金融通能力、市场辐射能力较强;加之相对较低的土地成本、劳动力价格等,武汉完全有条件把食品工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强大的支柱产业。
做活人才和产业集聚的文章
当前,世界食品工业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武汉应把握世界食品工业发展趋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食品工业发展道路。
以食品工业的发展为导向,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武汉郊区农村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0%,人口占全市的46.6%,但市郊经济发展还很不够,与武汉城市整体发展不相协调。这说明,加快武汉发展,关键在郊区,潜力在郊区,薄弱点也在郊区。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鼓励和扶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郊重点培育和发展菜、鱼、肉、奶、禽等优势产业,进一步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应以食品工业为纽带,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市郊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集聚人才,整合人力资源,推动食品工业上水平。发挥人才作用,合理调度使用人力资源,是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集聚人才,不断提高食品工业的科技含量。科技创新是推动食品工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武汉地区高等院校、大型科研机构众多,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科研实力雄厚。我们应充分利用科教优势,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高起点发展的路子,通过运用高新技术,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以科技含量高、特色鲜明的新型食品占领市场制高点。同时,加强与国际食品工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食品工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整合人力资源,引导和吸纳更多的人从事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同时经济效益较好,是当前整个工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应不断培育和增强广大市民的创业意识,并通过小额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投身到食品工业中来。
打造产业集群,提高食品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产业集群化发展是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关键是找到产业价值链和城市价值链的结合点,在这个结合点上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并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自身特色的经济结构与产业模式。第一,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食品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一方面,应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改变“撒胡椒面”的做法,使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中,真正达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的目的。另一方面,应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食品工业企业尤其是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国内外食品工业企业落户武汉。第二,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名牌产品是高质量、高信任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的集中表现。在激烈的竞争中,品牌是企业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重要保证。应保护现有名牌产品,充分挖掘历史名牌产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名牌产品。第三,加快产业集聚步伐,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经过多年发展,武汉食品工业已覆盖10多个行业,拥有1300多家企业,且门类齐全,形成了一批美食名店。应在抓重点、抓特色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力度培育、延伸、拓展优势产业的产业链。依托农业部批准设立的“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使之成为集食品技术研究推广、食品工业原料以及食品加工、包装、储运于一体的现代食品产业集群。
加强宏观协调和监管,从体制和机制上确保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食品工业布局分散、管理分散,这是当前食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应从改革体制入手,理顺关系,加强宏观协调和行业管理,努力形成统一、有效的监督、协调机制,推进食品工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食品工业是民生工业,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加强对食品工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工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健康的食品,提高民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