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到在苏丹红风波还未平息的时候,卫生部再次公告高温加工的淀粉类食品的安全问题,这让笔者在担忧:还有多少食品可致癌?公众的食品安全空间还有多大?毒米、毒面、毒油几乎年年“东窗事发”,而一些我们平时认为非常安全的食品居然也频频出现安全危机,这样尴尬的局面使“食品安全监督机制”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过去多次事件亦表明,我们总是在别国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后才检查出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落于人后?
作为消费者,有权知道哪些物质致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处在了一个弱势地位,而要解决这个弱势地位,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评估体系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对此笔者有几点意见:一、加大食品污染监测的范围,加强其危险性分析。二、将目前监督管理的重点从对产品的抽检过渡到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三、实施卫生安全食品的公示制度,对食品行业采取的做法是不出事则已,一旦有问题则永远出局。四、在目前并不完善的体制下,公众基本的科普常识一定要自我加强,同时食品标志上成分一定要细致,对一些添加剂的副作用要注明,就像香烟上要写“吸烟有害健康”一样。
惟有如此老百姓才不用在每一次食品安全风波中问:还有多少食品可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