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看“第一车间” 如何营造食品安全

   日期:2005-05-06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707    
   “人药可以不吃,农药却不得不吃。”这句关乎食品安全链上“第一车间”的玩笑正在改写。江安黄泥坝,当地人走亲戚送起了大萝卜,因为土地中钾含量高,只需施微量农家肥,种出的萝卜甜脆化渣,可口异常。另一个有力的实证是,省内一些农产品冲破了向来以近乎苛刻著称的欧盟检测标准,进入欧盟市场,同时,也拿到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入场券”。
  三种模式:
  保证无毒是唯一目的
  模式一·“有机无公害”的经典招数
  出南溪县城,从南溪镇到罗龙镇,沿长江崖边30多公里长,1-2公里宽蜿蜒起伏的蔬菜大棚蔚为壮观。
  “荧光灯、菜稻菜间作杀虫,取代农药;沼气无害化处理蔬菜边角料,杀死寄生虫、有害微生物,化草为肥;蔬菜边角料喂猪,猪产粪,粪浇地,取代化肥。”南溪县农业局蔬菜办主任罗太良向记者介绍当地蔬菜大棚“有机无公害”的经典三招。“农业部每年都要委托省药检所对蔬菜农残抽捡四次,其结果只对农业部部长负责,不对外公布,如果不合格,‘农业部蔬菜科技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牌子就会被摘掉。县里每月还要抽捡一次,抽检品种多达32个,几乎涵盖所有蔬菜。”
  模式二·保证无毒的招数近乎“残酷”
  南溪蔬菜用的是传统的农家肥,峨眉仙芝竹尖茶园的主人家杨泽勇用的却是韩国产的“洋农药”。有趣的是,选择它,是因为推销这种农药的销售员喝得多。
  掌握茶叶生产规律的农药销售员,一开年便来到杨泽勇那里推销。面对10多个厂家的销售员,他选择生物性的办法出奇地简单:谁当着我的面,喝得越多,我就选谁的。说归说,做还是要做,选出来的农药,还要拿到国家有机茶鉴定中心检测鉴定,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陈宗懋帮助把关。
  模式三·“温柔”招数让农民自愿用好药与杨泽勇的“残酷”相比,峨眉山市符溪镇蔬菜营销大户许泽晴则“温柔”得多:让利菜农,让他们自愿选择生物或低毒高效农药。
  “我从公司配送中心进农药比其它地方便宜5%-10%,农民从我这里买也是这个价,这个环节我不赚钱,当然也不会白干,我负责将这700多亩地里的菜收上来交给公司,仅此一项从公司那里一年就能得到一万多元收入。”战斗村农资配送点负责人刘祖全很满足地对记者说。
  刘祖全家里摆着各种生物农药。“有没有农民不用你提供的药?”记者问道。“哪些人在我这买了药要登记,没有在这买药的,我就不收他的菜。前提是农药价格便宜,菜又不愁卖,谁会自找麻烦呢。”
  此种说法也从峨眉山市农业局长张富贵那里得到证实:“农资配送中心也不赚钱,基本维持保本,公司靠经营优质蔬菜来弥补利润。”
  利益机制
  扣紧农残控制链
  听说记者来了,村民杨福能凑过来看热
  闹。他告诉记者,种夏橙划算多了,投入100元可得1000元。“套了袋的,供不应求。”在中国夏橙第一县江安,找上门来收购优质果品的公司越来越多。台湾佳美、澳门恒河、湖南泰升委托同行江安绿源农业有限公司向杨福能们发出了订单。利益机制,将农残控制链上的生产、经销、品牌等环节扣得更紧。
  去年,国内鲜菇收购价每公斤普遍下降6-8角、销售价下降35%。然而,一菇农告诉记者:“去年菇厂亏了,但我们种菇卖菇却赚到了钱。公司指导种无公害蘑菇,打开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价格大跌的情况下,帮了我们一把。”在峨眉山市,28家鲜菇会员单位以仅比上年同期低1角的保护价一收到底,蘑菇出口量比上年上升100多吨,会员单位利润虽平均降低15%,但当地菇农纯收入却达6800万元。
  在峨眉山市,提起“二次返利”,参加了仙芝茶叶产业化合作社的农户们都说:“这种做法要得,只要大家都用无公害农药,公司茶叶卖得好,利润高,我们才能分到更多钱。”在这个合作社,社员按50元、100-1000元、1000元-1万元不等自愿入股,对社员农户按高于市场价格2-5%订单收购无公害茶叶,拿出利润的11%向参股社员进行二次返利,并由龙头企业每年按总销售额的3%提取风险保证金专门用于以丰补歉。
  在峨眉符溪,菜农们曾遭受过切肤之痛。2002年夏天,符溪黄瓜、茄子贱到每公斤1角钱还卖不出去,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烂在田里,菜农们也无心采摘。2003年起,龙头企业制定出无公害蔬菜技术规程,培训、引导菜农按规程种植,将符溪蔬菜成功打进成都伊藤洋华堂等超市专柜。在重庆、西安、广州、攀枝花等大中城市,都能看到符溪蔬菜新鲜上市。“现在,谁不按技术规范操作,乱施农药,其他村民也不会答应。因为会影响全村蔬菜的声誉。”
  利益机制,扣紧了农残控制链,也让农户们尝到了“绿色”生产带来的高附加值。南溪县罗龙镇长江村许平告诉记者,她刚把30多万株海椒苗、7万多株茄子苗卖到云南水富。去年仅茄子、黄瓜,就向重庆、贵阳运去了120多吨。“靠种植‘绿色’蔬菜,我要让孩子上理想的大学。”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