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光明乳业先后爆出“回奶”事件及“早产奶”事件。“光明”事件能教给中国品牌什么?
规模扩张,管理不能滞后“回奶”事件和“早产奶”事件,让多年以来“光明”品牌在消费者中所树立起来的形象,几乎一夜间丧失殆尽。很多人认为,光明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人民日报》的文章分析,当前,国内乳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光明牛奶也面临着“前有狼后有虎”的严峻形势,除了伊利、三元、蒙牛这些一线品牌外,还有三鹿等新兴品牌虎视眈眈。因此,光明必须在守住上海这个大本营的基础上向外扩张,以提高市场份额。为此,光明近年来一直在跑马圈地,不断收编各地的奶业中小企业。但遗憾的是,相关的企业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并没有得到保证,最终出现了这些质量问题。
食品生产,应当敬畏生命光明事件也提醒诸多食品企业,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带有一定的“伦理”性。
《人民日报》的文章指出,民以食为天,实际上就规定了食品生产制造是个伦理性事业。食品、药品等“人命关天”的行业,从来都要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敬畏生命的态度。否则,声誉一旦损毁,实体资产再大的企业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死亡。
面对危机,需要诚实应对无可讳言,目前“光明”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危机。但是,自郑州“回奶”事件发生以来,光明牛奶新闻发言人一直躲避媒体的正面提问。
《人民日报》的文章认为,公共关系的本质,是创造认同。认同不是压制消息,打压异议。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突发性的负面事件。这些事件处理不好,足以毁掉一个企业。任何危机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的起因和解决办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采取“躲藏”和回避的态度,对危机的处理有百害而无一利,到头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