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保健酒  机械  北京  白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解决食品安全靠市场、政府还是道德?

   日期:2005-07-05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804    
  吴仪副总理日前在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时,一一例举了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领域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并将其概括为四大顽疾: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食品生产加工假冒伪劣突出;流通环节经营不规范;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等等(见6月30日人民网)。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吃起来不放心,其实无异是和天塌下来一样严重的事。
  
  食品安全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呢?表面上看,这可以归结为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监管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双重失灵的结果。可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在市场和政府双双失灵时,制假者道德的彻底沦丧,才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
  
  道德是维系社会的根本,道德约束力量也本应超越市场、超越监管。就食品安全问题而言,巨大的利润加上缺乏有效监管,的确会对一些利欲熏心者产生极大诱惑。但如果这些人不是道德沦丧,就绝不会单为了钱而制假、毒食品。而安徽“劣质奶粉”案、广州“毒酒案”中制假者丧尽天良,谋财害命的做法,说明我们社会道德的大厦,在某些地方已经坍塌。
  
  中华民族传统本来强调道德。古训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此外,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怕遭报应的心理也使得一些人不敢肆意作恶。问题是,这些基本的伦理,在今天许多人的心中已经被抛弃了。
  
  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和我们民族一百多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更本质,那就是韦伯所说的“现代性”。“现代性”促使传统社会的一切神圣价值“脱魅”,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理性化,导致现代社会中一切行动都变成可计算、可预测的,并把功能效率原则凸显到极致。这种做法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推广开来,就表现出其不合理的一面:即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反映在食品行业,就是既然利润是最高目标,那么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只要没人管,也自然是合理的。此外,在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一度把效率强调到极致的做法,以及对“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名言的片面理解,无疑都强化了无视道德的趋势。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完善市场机制和改善政府管理,都是必要的。但建设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道德体系,可能更加必要。实际上,西方的经济学界一直都相当重视道德的力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就把“习惯和道德”作为非正式约束提升到和宪法法律等正式约束同等重要的位置。但遗憾的是,在国内,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人们仍然沉醉在制度决定论中不能自拔。在我印象中,似乎只有茅于轼先生写过一本《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提出应该构建一种“自利但不损人”、“诚实、敬业、守信”等市场经济的道德底线,但反响平平,更谈不上力挽狂澜。
  
  民以食为天,天塌下来,谁能是安全的?我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目光还真不能仅仅局限于市场和政府!

来源:新华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