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食品摇身扮药品个中缘由费深思

   日期:2005-05-25     来源:中国食品网    作者:中食网    浏览:881    

  名称、外包装和产品功效仿冒名牌药品,并与药品同柜销售,使用的却是"食"字号,有的甚至是假批号、假厂址,近年来我国药品市场出现的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食品扮药品"现象,正成为一股暗流,使不少消费者上当,扰乱了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买来的到底是什么?"

  把保健品夸大疗效当药卖的事情,相信不少消费者都碰到过,并已经有所警惕了,而以"食品"的身份来仿冒药品的产品,可能还未引起消费者的警觉。南昌市民郭蓓的遭遇让我们揭开了"挂羊头、卖狗肉"的"食品扮药品"的暗流。

  今年初,郭蓓在南昌市福州路开心人大药房买了几盒药,其中有两瓶外观酷似民生药业生产的"21金维他"维生素片。晚上她看电视时,正好看到了关于民生药业"21金维他"维生素片的广告,才发现自己买来的和广告中的产品不太一样。经仔细辨认,原来她买来的是江西天天草珊瑚药业公司生产的"江绿21金维"。郭女士立即感觉上当受骗,并气愤地到消费者协会投诉,但被告知此种产品并非药品,因为它使用的是"食"字号产品批号,因此不能作假冒伪劣药品来处理。对此,郭女士很纳闷:"不是药品,却在药店销售,那我买来的到底是什么?"

  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发现,一些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药品企业为了逃避市场监管,以食品名义大量仿冒生产国内知名品牌的药品,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被仿冒企业叫苦不迭,消费者屡屡上当。

  记者以某药房业务员的身份来到江西天天草珊瑚药业公司进行暗访,一位业务员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生产的包括"牡蛎壮骨颗粒"、"草珊瑚甘草良咽"、"儿康宁"等在内的27种产品。记者注意到,这家公司生产的"江绿21金维"、"凉嗓胖大海含片"、"牡蛎壮骨颗粒"的外包装,分别与民生药业的"21金维他"、江中制药的"江中亮嗓胖大海清咽糖"、武汉健民药业的"龙牡壮骨颗粒"酷似,且前两种产品外包装上所标注的产品批号均为"赣东卫食许字(2004)0069号"。

  随后记者来到南昌市福州路的开心人大药房,发现"凉嗓胖大海含片"、"草珊瑚甘草良咽"、"江绿21金维"等产品都与名称类似的药品一起摆在不同的柜台上销售,很容易误导消费者。药店的导购小姐也将这些产品当作药品向顾客推介。记者发现,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大都由药品企业仿冒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药品生产,以食品名义获得审批,在药品批发或零售市场销售,有的还在外包装上违规进行产品功效宣传。

  食品为何要扮成药品卖

  轻则没有疗效,贻误病情,重则危及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种"食品扮药品"造成的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对我国食品安全带来的隐患,亟待引起消费者的警惕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据记者调查了解,采取这种方式的企业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过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二是没有经过任何审批,使用假产品批号、假厂址甚至连企业都不存在的"三无"企业。调查显示,这些仿冒药品生产企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生产条件简陋,产品质量安全没有保障。如仿冒"龙牡壮骨颗粒"生产"龙蛎壮骨颗粒"的广东高州市天翔保健食品厂,只是一个注册资金仅8万元的个体企业。

  业内人士认为,"食品扮药品"现象的出现,表面看是药品企业的不规范行为所致,暴露的深层原因却是我国现行食品安全体制存在的监管漏洞。湖北、江西两地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这些漏洞主要体现在:

  一是审批环节把关不严。武汉市卫生局法制监督处副处长王滨说,相对于药品而言,我国食品生产的准入门槛很低,一般食品只需取得卫生许可证即可。而卫生许可只针对食品企业生产的基本卫生条件,并不针对具体产品。于是,一些仿冒药品生产企业为逃避监管,纷纷以食品名义获得审批,牟取暴利。

  二是多头管理导致职能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晰,协调难度大。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农业、质检、卫生、工商等多个部门。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副处长吴维透露,在行政监管领域中,各部门的工作出发点和角度不一,发放许可证、执照这些审批行为,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审批权的背后其实是部门利益。同样的产品,这个部门说合格,那个部门可能说不合格,各部门都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导致责任不清晰。

  三是法律法规不统一,执法难。江西省卫生监督所有关部门负责人万勇介绍,在现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各部门执法时依据的是不同的法律,卫生部门依据的是《食品卫生法》,质检部门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则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由于这些法律的标准不统一,执法部门执法时左右为难,在适用法律上难以取舍。同时,在具体处罚时,由于食品涉及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个环节,既存在重复处罚现象,也存在单笔处罚金额偏小,力度不够等弊端。

  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呼吁,鉴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针对以上现象,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在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法制、标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同时,积极研究对策,加强对这类食品生产的审批把关和市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避免此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