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饮料引发质疑声
“我带女儿去逛超市,女儿看中了一瓶叫做‘日加满’的饮料,不知怎么的,我看着这饮料总有一点怪怪的感觉,饮料包装上写着‘补充每日所需营养,适合白领女士’的宣传语,容量大约为普通饮料的一半,价格却卖到三块多,而且颜色也相当奇怪,红黑色的,感觉像是添加了色素,饮料成分一栏中写的诸如‘瓜拉那提取物,牛磺酸’等配料名字听都没听过。”林女士十分纳闷地询问记者,像这种饮料孩子喝了不知有没有害,真如宣传中所说的能补充营养吗?
记者在各大超市看到,被冠以运动型、维生素型、保健型的功能饮料几乎占据了饮料柜台的“半边天”。劲跑、激活、黑松、力保健、营养快线、日加满、雀巢水护养等产品,都无一例外地打着“补充电解质”、“纤体”、“滋润”、“激发潜能”、“有益消化系统健康”等宣传口号。记者拿起一款饮料颜色为淡红色的“她+”饮品,只见其流线型的瓶身外包装上,遍布诱人的广告语:本产品“富含维持机体生命和健康必不可少的维C、维B,特别添加水溶性膳食和库拉索芦荟凝胶,能调节滋养肌肤,使皮肤细腻、光洁、富有弹性,降低胆固醇,预防便秘”。与之相邻的“黑松纤果汁”也自我标榜是“天然膳食纤维,令你轻松拥有纤美体态”。另一个名为“力保健”的饮料更是信誓旦旦地打出了“抗疲劳”、“抗氧化”、“调节血脂”、“改善免疫力”的口号。配合着外包装上把功能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广告语,记者注意到,这些饮料的颜色也是“争奇斗艳”,暗红色、墨绿色、玫瑰色、淡黄色、灰绿色等,丰富多彩,与之相对应的是坚挺的价格,和普通饮料相比,这些打着功能牌的饮料要贵上两三倍。
让记者十分纳闷的是,虽然功能饮料一个个都信誓旦旦地标榜有诸多功能和好处,然而大多数都没有注明适宜人群,包装上也没有“国食健字”,而国食健字是国家对保健品进入市场的认可标志。这就意味着其没有经过国家认证,其所标榜的各种功能可能没有经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不过是厂家的一面之词,另外其产品配方是否有科学依据,成分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好处,都是一个疑问。
无标可循管理混乱
功能饮料究竟有没有自己所说的那么多功能?为了求证这个问题,记者来到了江苏省卫生厅,该部门的有关人士坦言,在功能饮料这个领域,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具体的行业标准,作为卫生部门,他们只负责监管厂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是否达标,以及生产人员是否健康,至于食品标签号的认证,两年前就移交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位人士表示,对于营养素、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添加量,只要求厂家不超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能用的添加剂的用量就可以了。而对于有些普通食品打着保健食品来宣传的做法,不在他们的监管范围之内,应该归工商部门管。
作为生产企业的直接监管部门,南京市质监局质量监督处的刘处长表示,目前市场上的功能饮料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小企业为了在高利润的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打着“功能”的旗号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再以奇异的颜色口感来吸引消费者,其中往往添加一些不允许添加的成分,或者超过了允许的用量。就实际情况来看,质监部门对这一领域还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检测,主要还是因为缺少标准,因此对于产品所宣传的功能,还是个未知数,可信度究竟如何,真的不好说。
据一位功能饮料生产企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市场上的功能饮料,一般都是公司的研发部门联合某些高校共同开发。所加成分都是厂家自己配置,并无标准。而饮料中的某些营养元素只是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能用的用量来添加。众所周知,适量的维生素有益健康,至于是否真能“激发活力”,公司相关部门并未做过试验。该人士还坦言此类产品毕竟只是饮料,不是保健品。
专家不喝“功能饮料”
在记者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受访专家和监管部门的有关人士都表示,他们对功能饮料存在怀疑,自己不会喝这类饮料。
江苏省饮料协会陈会长告诉记者,各厂家生产的功能饮料只是按照1997年国家制定的《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来执行。标准规定了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其功效成分是通过激活酶的活性或其他途径能调节人体机能的物质。但功能饮料是否真有功能,是否对健康有益,还得打个问号。
江南大学从事饮料研究的夏文水教授指出,市场上的饮料不是保健品,不能代替保健品来预防或治疗疾病,他平时也不喝这些产品,而且这些饮料并无“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饮料中添加的某些元素像氨基酸、维生素,身体健康的人没有必要摄入,也不能保证是否能被身体吸收。而且有些功能饮料只是针对特定的人群,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看清饮料上的说明,功能饮料并非适合所有人群。消费者要注意产品说明,不应盲从,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喝。由于其中的一些功能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的成分,对于儿童来讲就应该慎用。健康的人完全没有必要一味追求时尚,纯天然的产品才是最安全的。
谈及功能水的营养效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的李群主任表示,对于市场上功能水宣传的保健作用,她持怀疑态度。饮品中添加的电解质、氨基酸等元素,无法检测到是否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而我们平时摄入的食物,经过一系列转化,大多转化为氨基酸,而摄入过量元素,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至于人体疲劳、犯困,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消费者没有必要借助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来提神,这些东西长期服用,会有依赖性。而这些饮料为了吸引消费者,里面添加一些香精、色素,这些都危害身体健康。而饮料中的糖分能抑制人体的摄食中枢,使人产生饱感,容易造成脱水,因而喝饮料只能解一时之渴,不能代替饮水。她建议消费者喝普通纯净水或是绿茶,既解渴又健康,这些也是她平时的饮品。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