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一:“红烧排骨”还是“油炸方便面”?
红色的包装袋上,一碗面上画着数块排骨,“红烧排骨”几个大字在排骨的正上方。仔细查找,在大碗面条的图案中,净含量、建议配料、油炸方便面几个小字“极其羞涩”。
其实,这个食品的真实属性是油炸方便面,而非“红烧排骨”。尽管厂家标识了“油炸方便面”,但是字号太小,消费者很难发现。新的标签通则要求,标识食品真实属性文字的不能过小。橙汁饮料中的“橙汁”与“饮料”应一致,不能过于突出某个文字。
现场二:生产日期与顾客藏猫猫?
在郑州的一些超市,许多食品的生产日期一栏内打印着“生产日期见外包装”。于是,在厂家的引导下,顾客只好拿着食品翻来覆去地找。在面包、糕点类食品区,不少食品生产日期是用不干胶标签粘上去的,不太牢固。
“10月1日后,这样的标注都是不符合要求的。生产日期必须直接打印或印刷在包装上,不能粘贴,防止标签被改换。同时,严禁‘生产日期见外包装’这一含糊字眼,必须准确标明位置,比如封口、瓶盖上。”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王艺文介绍说。
现场三:进口食品中文说明为何如此“袖珍”?
在一些超市的进口食品区,糖果、果酱、沙拉酱、曲奇、饼干等“舶来食品”,外包装上外文很多,但中文说明很少。
按照新标签要求,进口食品标签中的外文,必须与中文说明有严密的对应关系,且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