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8日于呼和浩特召开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第十一届年会上,该协会宋昆冈理事长发言指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日加工鲜奶100吨的液体乳生产企业尚为数不多,如今最大的液体乳生产工厂的日加工鲜奶的能力是1500吨。这10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10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乳品厂已成为当地工业企业中的重要力量,巨大的室外储奶罐成为乳品企业的标志,花园式的工厂、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加工设备、一流的管理,使人们看到了现代食品加工企业的风貌,所谓中国乳制品工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质量差"的评价已成为过去。
他回顾说,长期以来我国乳制品基本是老三样:奶粉、鲜奶和酸奶。市场需求多样化与产品供给的同质化矛盾日渐突出。2004年,我国奶类总产量达到2368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2.5倍,人均奶类占有量达18.2千克;乳制品产量达949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8.0倍,其中液体乳产量增长了14.4倍,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10年前,液体乳生产主要是在大中城市,以巴氏杀菌乳(消毒牛奶)为主。自80年代开始由于引进了超高温灭菌乳生产技术,1997年后,灭菌乳得到了快速发展。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体乳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5.6。液体乳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也发生巨大变化。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体乳的比例分别为21.1%和59.9%,到2004年已变成66.7%和18.1%。灭菌乳在乳制品生产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高温灭菌乳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推动我国乳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扩大了液体乳消费区域,使更多没有冷链条件的城镇农村民众能够喝上低成本的液体乳。
据专家测算,我国近年来液态奶加工能力每年增长30%,而液态奶市场每年增长20%。这说明液态奶市场开发的速度低于产品能力扩张速度。与全国市场一样,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乳产品结构都比较单一,液态奶占乳制品总量的90%。
为此,宋理事长指出,产品结构的单调和产品的高度同质化是制约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时至今日,作为乳制品主要消费市场的大中城市,液体乳消费逐步趋向于相对饱和状态,消费增长缓慢,因而以满足人们"喝牛奶"的乳制品结构到了尽快调整的时候了。中国乳品工业应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在实现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从原料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的同时,还要从单一产品结构向多品种、差异化方向转变,做好结构调整的工作。
以适应不同消费水平、不同口味嗜好、不同营养需求的消费者,扩大乳制品市场,增加乳制品消费。总之要开发适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含乳食品。
最后宋理事长表示,为了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中国乳品行业要努力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在大力开发液态奶市场的同时,加快发展牛奶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