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方向:
专项紧密围绕“切实保障我国消费者健康,维护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安全”这一核心目标,瞄准国际食品安全科技前沿,抓住我国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整合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开展了攻关研究。
技术突破:
通过近4年的实施,专项构建了共享的全国污染物监测网(含食源性疾病)、进出口食品监测与预警网;制(修)订国家标准39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61项,申请立项357项;牵头制订国际标准2项、已完成1项,参加制订国际标准2项;提出595个食品安全标准限量指标的建议值,58个(套)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立了219项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150种农药,兽药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122种兽药;研制出81个检测技术相关试剂(盒)、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初步建立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等3个符合国际良好实验室规范(GLP)的国家食品安全中心(基地),有168个检测实验室参与国际有关实验室组织之间的检测比对试验或得到国际相关实验室的互认;形成了10个食品安全示范区;培育了10多个食品安全示范企业;获得国内专利36项,申请128项。
社会效益:
专项主要取得了八方面成效:一是我国食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前沿领域的突破增强了食品安全科技原始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交叉融合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推动了食品安全科技的跨越发展和再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加速了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的完善,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标准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了国际认可度高的检验检测体系,完善了科学化和制度化的监督监管体系,高效快速的信息预警体系已具雏形,系统规范的安全生产体系初显成效,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正在兴起,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大幅度提高。三是提高了食品安全整体水平。食品安全生产与流通更加规范,食品安全指数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增强。四是支撑了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增强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了一批放心食品企业品牌。五是凝聚、推动和培育了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技术过硬的检验检测人才队伍和规范高效的监督管理人才队伍。六是食品安全公共研发机构不断壮大,企业研发机构初具规模,一批新兴的食品安全学科基地正在形成,初步构建了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七是有力地推动了地方食品安全科技工作,促进了地方设立食品安全科技专项,加速了地方食品安全检测和科研机构的发展。八是形成了依托超市把关的江苏苏果超市、突出投入品控制的陕西洛川苹果、着力全程检疫的福建银祥猪肉、严把出口质量的广东恒兴水产、兼顾种植和加工安全的河南鹤壁小麦、以中介组织为控制主体的山东寿光蔬菜、保障重大活动安全的青岛奥帆餐饮和突出基地选择的浙江龙井茶叶等八个各具特色的食品安全示范模式。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