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近日在2006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十一五”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期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总体目标是: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执法装备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包括:
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能力。完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体制、机制,全面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高风险品种监管力度;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信用体系、评价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力争到2010年,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体系覆盖90%以上的县,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率达到80%以上。
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体系建设,加大GMP、GSP、GLP、GCP、GAP等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完善中药监管,推进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加强执业药师制度建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改革药品抽验机制,合理配置技术监督资源,建立较为规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制度,加强农村药品监管,两网建设基本覆盖辖区内的行政村,各级医疗机构药房管理基本规范。
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素质。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班子建设为重点,加强行政管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0年,基本构建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基本满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任务所需的人才数量与结构。全系统公务员和各类专业人员中,具有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医学、法律或相关专业的人员占7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50%以上。
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行政执法机构办公和装备条件,以基层为重点,加强省、地、县三级行政执法机构建设,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改善技术监督机构条件,整合现有检验检测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检验检测整体能力。到2010年,全系统基础建设、执法装备与检验检测设备基本满足监管任务需要。
进一步加快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食品药品行政监管效能的主要手段。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成安全可靠的监管数据中心;建立适合监管需求的电子政务平台和社会服务系统;制定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实现跨部门、跨区域、高性能的信息快速传输、安全存取、资源共享、快捷使用。
数字链接
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卓有成效
◆审批了348件委托生产项目。
◆对14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飞行检查。
◆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73000份,发布了两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
◆经过评价157个品种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12种不适宜按非处方药管理的品种转换为处方药。
◆共审查发布了31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19项医疗器械国家标准,3项标准修改单。
◆器械产品注册行政审批截至2005年11月11日共批准:进口注册3045项;试产注册57项;准产注册1288项;港澳台注册76项;出口证明523项;注册证变更和补办770项。
◆1月1日至10月1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461份。
◆共收集、处理医疗器械的召回案件11起。
◆颁布施行了《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35项药物研究开发技术指导原则,启动了《已有国家标准化学药品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17项药物研究开发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工作。
◆截至2005年10月底,共受理各类药品及保健食品注册申请47483件。
◆截至2005年10月底,共审批各类药品注册申请12271件。
(转载自《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