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发现农村“五小”食品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分布散乱。这些作坊大多分布在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带,有的是一家一店,有的是夫妻作坊,不便掌控和监管。二是管理粗放。农村“五小”食品业大多没有行业标准,没有管理制度,没有保障措施,致使产销不规范,经常会出现“问题食品”。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有些“五小”食品业的负责人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的人员仅占28%,有行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寥寥无几。四是店小“胆大”。有的作坊、摊点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制售假劣假冒食品或购进过期、变质、“三无”食品坑害消费者。
要确保农村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必须抓好对“五小”食品业的整治工作。首先要落实责任。应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下移至乡、村两级组织,乡(镇)、村的行政一把手,作为区域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将其工作情况列入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其次是展开重点整治。一方面,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体系,对不具备条件的农村“五小”食品业痛下决心,关、停、并、转一批;另一方面,采取联合执法与分段专项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对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五小”食品业重拳打击,运用科学手段,提升检测能力,提高监管频次,增强打击的威慑力。三是鼓励农村“五小”食品业扩大规模,同时督促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健全信用体系,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以良好的诚信度晋级升档。四是培训要到位。加强对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使其守法经营。五是新闻媒体要强化对反面典型的曝光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饮食安全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