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贸易壁垒日益苛刻产品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在日前召开的“海南无疫区海口论坛暨2006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葛志荣表示:从总体上看,我国猪肉及制品出口保持了稳定,但与其他产品出口迅速增长的状况比,猪肉及制品和其他食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他指出,一方面,国外对我国技术贸易壁垒日益严峻,另一方面,我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仍存在许多问题。
近年来,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不断采取新的手段,限制他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利益。特别是在食品、畜禽产品方面,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以安全、卫生、健康为由,制定越来越高的技术法规和标准,设置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食品和其他出口产品常常被进口国以各种借口封关、扣留、退货、销毁,甚至对我国实行全面禁止进口。
2004年9月,俄罗斯以疫情为由停止进口我国猪肉,至今仍未恢复。2005年7-8月,四川发生猪链球菌疫情,对我国尤其是四川猪肉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一些重要的出口市场———如新加坡虽于当年10月恢复进口四川猪肉,但至今未能全面恢复其他省份的猪肉进口。
今年以来,国外在食品安全方面设置的技术限制继续升级,更加严苛。1月1日起,欧盟新的食品卫生法规正式生效,该法规要求食品安全必须建立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日本从今年5月29日起,全面实施“肯定列表制度”,规定16种农兽药禁止使用;793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54785个限量标准。只有65种天然和化学合成物质(主要是营养剂)作为豁免物质不设限量。对猪肉的检测项目由原来的14项增加到438项。日本是我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占全国食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其“肯定列表制度”已经对我国的食品、农产品出口造成损害。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近年来国内禽流感、口蹄疫疫情不断发生,导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维持对我国生鲜乃至熟制禽肉的限制措施,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加以克服和解决,出口企业仍将面临严峻形势。违规生产、使用或误用药物、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农兽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管理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2005年检验检疫机构检出的1093批出口不合格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的有226批,占不合格总量的20.7%,存在添加剂问题的150批,占不合格总量的13.7%。我国食品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水平低、标准不科学合理的问题仍很严重,与进口国特别发达国家标准存在很大差距。食品生产企业还存在管理薄弱、基础条件差、加工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制约了食品生产质量的提高。
我国现有食品出口市场还存在着相对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缺乏品牌产品,竞争能力差;出口企业规模小,市场拓展能力差;质量意识不够,诚信度差等问题。经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监管中,规定不落实、职责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食品生产的原料、加工、包装和运输监管等环节还没有形成无缝衔接。
为了迎接挑战,促进出口,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六大措施,即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源头监管,从源头上提高产品质量;做好把关服务,严格检验检疫监管;扎实应对国外壁垒,把损失降至最低;强化应急机制,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国际交流,全力促进食品出口等等。
葛志荣认为,必须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模式。认真执行有关检验检疫、疫情疫病监测、农兽药残留监控等十项制度。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水平和能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食品质量和档次,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产品检测体系、计量监管体系,落实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提高诚信度,加大投入,坚持走品牌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