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动物所解焱博士认为,人们严重低估了目前面临的危险,“实际上,病源菌的污染已经成为对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随着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增加,人类感染罕见疾病的机会也在加大”。
解焱介绍,目前已知动物传染病有200多种,其中大约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2002年,有超过1000万人死于全球性的传染疾病,占总体死亡的20%。在已知的1400多种传染疾病中,有超过60%的疾病可以在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据估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非典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超过了600亿美元。
外来物种入侵有如此危害,为什么还屡屡发生相关问题?专家分析,一是片面注重市场、追求利润,而监管却跟不上;二是过去不了解相关知识,盲目引进,留下了祸患。
解焱认为,这次福寿螺事件提醒我们,应让公众更多了解外来物种入侵及动物与人之间感染疾病的知识。历史上,只有当人类健康或农业生产受到威胁时,野生动物疾病问题才会被认真对待。
“有不少人喜欢吃蛙类。但他们也许不了解一种危险的真菌在两栖类中流行。”解焱说,1993年,在澳大利亚发现有30多种野生动物携带一种名叫壶菌的真菌。壶菌不断地引起两栖类动物的死亡。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科学家们还不知道这种真菌为什么在全世界的两栖动物种群之间传染。1999年,南美洲养殖的牛蛙曾因壶菌病暴发而大规模死亡。更糟糕的是,随着养殖牛蛙外销世界各地,这种病源真菌也随之扩散。到2006年,该真菌导致中美洲40种以上的两栖类和全世界93个物种的种群衰退。
专家指出,现在生产和分配食品的方式也是产生安全隐患的一个渠道。来自大农业的农产品,经食品厂加工后在庞大的超市里销售,在快餐店里消耗掉。这是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暴发疾病的一个原因。美国西北部污染的汉堡包和来自中西部的冰淇淋都曾导致疾病的暴发。
疯牛病毁掉了英格兰那些可能在人类中产生疾病的牛群,牛肉的消费量也随之急剧下降,牛肉出口因此停止;在日本暴发的大肠杆菌使几千名学生病倒。因此,集中的食品生产和大规模的食品分配增加了人们对潜在的可怕的疾病暴发和迅速传播的担忧。
此外,解焱还指出,人类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动物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范围。在美国西南部,降雨过多使携带病毒的啮齿类动物的食物增加,一种叫汉塔的病毒因此而暴发。越来越热的夏天和越来越暖的冬天又让美国的杀人蜂迁移到以前被认为太冷而不适宜其生存的地方。
问题还在于,人类仍在大范围地把外地植物和动物引入,这不仅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还对本地物种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据动物专家研究证明,在非洲大象身上通常为良性的疱疹病毒对它的亚洲亲戚却是致命的。但是人们对家养和野化动物的引入带来的威胁一直被远远地低估。实际上,许多认为是本土的野生动物疾病最初来源于外来物种的引入。当被引入的疾病转变为地方性疾病时,不仅造成种群衰落或地方性灭绝,而且这些病源会变得更强大,对人类产生直接影响。
据悉,1994年,有665名顾客可能在新汉普斯威尔一家宠物商店接触过一只后来才知道患有狂犬病的小猫,为防治这些人感染狂犬病耗费的资金达110万美元。尽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疾病威胁的重要性可以计算,但由于疾病引发的全球多样性损失却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