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去年底,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十一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万亿斤水平,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平均每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亿斤的目标。今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安徽等我国粮食主产区均传来粮食增收、种粮面积扩大的喜讯。全国夏粮连续3年丰收,今年夏粮总产量达1138亿公斤,同比增长7%;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同比增长11.9%。
粮食生产发展的良好势头,离不开农业部门的扎实工作。作为国家农业主管部门,今年,农业部全面启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着力提高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物质装备、抗御风险、政策支持等五大能力,主攻粮食的优质高产。为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农业部重点抓了几项措施。
——狠抓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确保种植面积。由于政策及时到位,使农民种粮有粮补、购机有机补、柴油涨价有油补,及早吃上“定心丸”,种粮热情空前高涨。据了解,全国小麦产量第一大省河南,麦播面积占全国1/4,今年种粮760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60万亩。山东粮食面积4920万亩,比去年增加了52万亩。今年,预计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15.7亿亩,比去年增加700万亩。
——抓重大技术的推广,促进粮食增产增效。今年,农业部发布了50个主导品种、20多项重大技术。尤其通过科技入户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免耕栽培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玉米覆膜及增密、大豆窄行密植等增产增效技术,促进了粮食增收。今年夏收小麦平均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达到303.1公斤;因单产提高,全国增产粮食148亿公斤。
——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抗灾减灾力度。面对湖北、安徽等粮食生产区病虫害严重的情况,面对各地干旱、洪涝、低温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灾情监测,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各种灾害的损失。特别是针对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由于及早部署,强力阻击,有效减轻了该病的扩散危害,为夺取夏粮丰收起了重要作用。
——干部深入基层,督导生产和技术。近年,农业部领导带头深入乡村田间,今年春耕期间,农业部还派出17个督导组、工作组,分赴17个省(区)进村入户,了解民情民意。及时组织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方面专家,深入粮食主产区,对农民巡回指导和培训。
8月初,农业部公布《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2010年)》,再次强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努力确保重要农产品平稳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5亿吨左右。
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重头戏”,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上升的局面,照老百姓的话说,就在于支农惠农的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同时,各地农业院校、农研单位、气象、农机、农技推广等部门,通力协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等,都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了解,目前早稻与上年基本持平,如若后期气候条件不出现反常,全国秋粮可望有较好收成,全年粮食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