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膏炝蟹、蟹糊、泥螺……从10月1日开始,这些被宁波人视若至宝的腌制海鲜,都成了“不合格产品”。根据新实施的国家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新国标),这些海产品的微生物指标方面菌落总数都远远超标。
难道宁波人从此要改变自己饮食习惯,不再吃炝蟹、蟹糊、泥螺了吗?本月16日,卫生部启动了标准修改程序,来自北京的卫生专家专程抵甬,与水产行业协会及宁波水产企业代表展开座谈,并进行了现场样品采集。
昨天,有关专家称,即使要修改,也不是想改就能马上改,起码得3个月后,并且要上报世界卫生组织。
新国标“封杀”炝蟹泥螺
去年,卫生部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其中一项特别针对“以活的泥螺、河蟹、螃蜞、河虾、贝壳类和新鲜的海蟹为原料,采用食盐盐渍或白酒、黄酒浸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腌制水产品”,此项标准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标准的出台令众多宁波企业忧心忡忡。因为根据标准,腌制产品在微生物指标方面,菌落总数必须≤5000活菌数/克,这比其老的国家标准整整严格了10倍。
“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宁波大学水产加工系娄教授介绍,如果要保持腌制生食水产品的原有独特风味,按照目前的加工工艺,就是在实验室内,也达不到标准,更别说批量加工的企业了。
娄教授介绍说,新国标的实施对腌制水产品就如一道“封杀令”,特别是对咸蟹类而言,这是个望尘莫及的标准。“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发明一种新的技术,以有效控制泥螺及蟹糊中的菌落数量,从而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10万人产业面临打击
但是,一年的过渡期过去了,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拥有这项新技术。
“如果严格实施‘新国标’,对整个产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昨天,宁波市水产行业协会秘书长沈惠香介绍,宁波现有80多家大中型腌制水产品企业,年销售额4.5亿元,相关从业人员10万多人,产量与销售额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据老板娘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早在今年春节,“新国标”的影响就已经凸现,春节前一个月,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1400万元锐减到不足400万元。
卫生部启动修改程序
针对众多的生产企业对“新国标”的质疑,本月16日,卫生部专家抵达宁波。在与宁波市卫生局、宁波市卫生监督所、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宁波市水产行业协会和腌制水产品主要加工企业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后,又先后考察了宁波史翠英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老板娘食品有限公司,并对难以执行“菌落总数≤5000活菌数/克”的产品进行了现场样品采集。
“如果科学实验数据证明,泥螺、蟹糊的菌落数量不可能≤5000活菌数/克,同时菌落数量超过5000活菌数/克并控制在一定的合理限度内仍不会影响人体健康。我们就将向国标委提出相关评议意见,要求对国标中的部分指标进行合理化修改。”调研组负责人,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副巡视员张成玉介绍说。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表示,即使修改标准也有个程序和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新国标的修改即使只是改个零,也要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情况,因此至少要3个月的时间。
新国标拷问宁波人习惯
如果新国标没有修改,宁波人食用了一辈又一辈、人见人爱的美味泥螺和蟹糊等腌制生食水产品,是否真的会永远退出甬城的餐桌了呢?
很多宁波市民表示,没有腌制品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市场上买不到,他们也会私下腌制食用。
但李惠利医院医学专家却认为,宁波人消化道癌发生率较高,这与他们长期喜欢吃腌制食品有关,新标准对提高百姓的饮食健康观念不无裨益,也将潜移默化地对市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从健康角度而言,还是以食用烹饪的鲜水产品为宜。”这位专家还表示,消费者如果食用腌制生食水产品,则必须牢记三点:一是要选择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产品,不要购买散装的“三无”腌制水产品;二是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要求贮藏,不要随意改变贮藏条件,以防变质;三是要在保质期内食用,不要食用已过期或已变质的腌制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