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三镇街头发现,十几家土家烧饼店生意红火。与以往单一经营不同的是,这些店子全搞起了多种经营。
在航空 路,一家“掉渣”烧饼店兼卖烧饼和点心。店里的杨师傅介绍,该店烧饼生意不景气时,他们没有像其他店主一样,把设备当废品卖,而是等待天凉时重新上市。如今一天可卖掉近200个烧饼,尽管跟去年旺盛时期上千个的销量没法比,但每天好歹能增加三四百元的收入。
武胜路新华书店附近一家不到10平方米的“掉渣”烧饼店,主要经营土家烧饼和烤香肠。店主于得康介绍,现在一天可以卖几百个烧饼,随着天气渐冷,销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新华路车站附近一家“掉渣儿”烧饼店,除了经营土家烧饼外,还卖起了卤肉大饼和各种饮料。店主王老板介绍,该店曾是“烧饼皇后”晏琳的加盟店,但后来与其脱离了关系。全市原有的几百家土家烧饼店大部分关门了,但他的店子支撑到现在。现在每天能卖出近两百个烧饼,加上其他收入,一天能收入近千元。对此,王老板有些自豪地说:“如今,我的店子竟比烧饼皇后的几家直营店活的时间都长。”
保持清醒,以免重蹈覆辙
从疯狂加盟、疯狂跟风到集体关门,从购买长龙到无人问津,再到“低调复出”。一阵“旋风”过后,土家烧饼终于归于平淡。
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吴传清称,以前极不正常的热闹场面,现在回归到常态,这是由烧饼的小食品属性决定的。在消费者和经营者趋于理性后,烧饼的新鲜感迅速失去,其生命周期也开始进入衰退期。但作为一种特色小吃,依然有市场空间,它还会持续存在,就象其他小吃一样,成为部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但设备的投入及市民口味的变化,使它不会像热干面和豆皮一样受到众多市民的宠爱。对此,经营户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少量存在才会有一定的市场,否则,还会重蹈去年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