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传统黄酒市场呈现购销两旺的趋势,原来的概念市场正在变成现实的高成长、高盈利市场,消费升级给厂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这一点,从原来并非黄酒传统消费市场的重庆、成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这股黄酒热并没有平稳升温,而是在速热之后又迅速降温了。难道,厂商期待已久的黄酒的春天并没有真正到来?是什么原因阻碍了黄酒市场的消费升温?有业内人士认为,黄酒的消费市场并非不成熟,黄酒企业也为黄酒走出传统市场做好了一切准备,而导致目前这一现状的,是黄酒的价格体系与市场产生了错位——
从高端切入市场
国内黄酒的产销地集中在六省一市,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山东和上海,而黄酒的主要产销在江、浙、沪三地,因此业内习惯把黄酒划分为苏派黄酒、越派黄酒和海派黄酒。长期以来,黄酒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发展滞后,在地区性、低档酒的层面上停滞不前。
2004年11月,浙江、上海等地的几家黄酒企业在央视的招标会上中标。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将有更多的黄酒企业瞄准全国市场,黄酒市场的春天来了。
然而,从本土市场走向全国,从传统的低档形象到品牌再造,从本地的自然流通到全国市场的渠道架构,黄酒企业首先面临的是营销思路和观念的调整。
从市场上看,三大黄酒系在走向外地市场时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和营销思路的差异化。以和酒为首的海派黄酒为了争取年轻的、非传统消费者,率先突破黄酒传统形象,从产品的口感、包装以及广告诉求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产品降度、加入调味的生姜、红枣等产品,打出营养型黄酒的概念,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越派黄酒集中了一批历史悠久、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传统黄酒企业,这一特色成就了越派黄酒的领袖特质,但是也成了束缚他们创新的桎梏:一方面是消费者的接受度,一方面是黄酒的传统特色,是保留“正宗”的传统黄酒形象,还是放下架子迎合消费者,成了以黄酒老大自居的越派黄酒的两难选择。苏派黄酒虽然酿酒的历史比较悠久,但是由于产品档次低、形象落后、缺乏领军品牌,多年来苏派黄酒扮演了一个加工厂的角色。但是,在海派黄酒和越派黄酒成功转型之后,苏派黄酒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强,新成立的苏州市同里红酒业公司吸引了来自黄酒企业、酒类销售企业以及营销策划公司的运营资本和资源,意在打造苏派黄酒的领军品牌。
尽管三大黄酒系的个性和思路不同,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识:要走向全国市场,必须改变黄酒的低档传统形象。由于历史原因,黄酒在本地市场以中低价位为主,无论是海派、苏派和越派黄酒,从几元到十几元的产品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样的价格定位既不能给渠道带来足够的利润,也不能给企业带来合理的操作空间。因此,黄酒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就是必须给黄酒品牌和价格体系重新定位。受当前白酒市场高档酒消费盛行的影响,黄酒企业在产品定位和消费者细分上,不约而同地确定了走商务化定位的路线,从这个具有领导效应的高端市场打开缺口,切入非传统黄酒消费市场。
但是,从传统的低档形象到高端的商务用酒,黄酒企业在品牌的塑造和形象的提升上乏善可称。在弥补从低档酒到高档商务用酒这样一个较大的定位跨度上,黄酒企业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同一种操作方式,就是利用年份酒的概念来提高产品档次。一个年份的概念,承担了从几元、十几元一瓶的低档酒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瓶的高档酒的价格飞跃。但是,这样大的价格跨度给市场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负面问题。
价格两极分布的渠道困惑
从2004年到2005年,成都、重庆和北方部分非黄酒传统市场的部分区域出现了黄酒热销场面。在一些商务和政务场合,出现了一幕幕足以令黄酒厂商激动和动心的场面,觥筹交错之间,整箱整箱的黄酒被搬上酒桌喝掉。消费者似乎对这种古老而又新鲜的酒种颇为好感:酒精度低,既能带来豪饮的气氛,又不会过分伤身体,严格说来,黄酒还有保健的作用。既然在这样的场合大家不过图个宾主尽兴,那么喝这样的酒似乎更加适合。
据悉,2004年重庆的黄酒消费还在100万左右,2005年就达到了2000多万,增长了20倍。然而好景不长,市场在增长,渠道却出现了问题,当地经销商忙着销货时发现不断有不明来源的产品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冲击市场,一边是立足未稳的新品牌,一边却是防不胜防的窜货骚扰,使渠道和价格秩序都出现了紊乱,销售下滑,刚刚升温的黄酒市场遭遇了“倒春寒”。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重庆市场销售的产品大多为黄酒的年份酒,8年陈、10年陈、20陈和30年陈,市场零售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而在本地市场,同品牌的产品售价却很低,如此悬殊的市场价格给了很多二道贩子们以可乘之机,他们从不同的渠道拿过来类似产品混淆市场,导致了渠道和价格秩序的混乱,最终给代理商和品牌形象带来了伤害。
价格两极分布的品牌困惑
长久以来,由于黄酒的产销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浙、沪一带,在人们的印象中,黄酒就是一个低档酒种,一个区域品牌,不登大雅之堂。而在江、浙、沪以外的地区,人们对黄酒的认可度更低,甚至就把黄酒和料酒等同起来,有经销商反映,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十年陈”在北方当料酒卖的尴尬。
但是,黄酒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还仅仅停留在市场营销的初级阶段,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并没有得力的解决办法。对于致力于用高端酒切入外埠市场的黄酒企业来说,如何运用现代营销手段塑造品牌形象和解决渠道、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难点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很多黄酒企业的营销现状是,在开拓市场过程中,营销的各个环节过于孤立,没有将产品定位、价格定位、消费者定位、品牌塑造、渠道建设、产品形象的宣传等各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记者总结了业内人士的观点,他们认为,黄酒企业在塑造高端品牌的时候更应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1.黄酒企业在走出本地市场的时候采用了高价格,但是高价格是否就是高档酒?你的高价格如何被消费者接受?
2.央视广告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定位,但是如何解决传统市场的低价位和外埠市场的高价格给品牌定位带来的困惑?
3.除了年份酒的概念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营销手段来解决这样的价格落差和形象落差?
4.除了模仿高端白酒的一些营销手段之外,黄酒企业如何塑造一个适合自身特点的高端商务用酒形象?
价格定位和消费者饮用习惯的错位
黄酒企业在产品的定位和营销模式上都在模仿白酒,然而简单的模仿却给黄酒带来了消费上的误区。例如,高档白酒通常销售价格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所以高档黄酒的价格也在几百元到上千元。但是,由于黄酒的酒精度比较低,喝惯白酒的消费者通常会觉得黄酒喝下去不过瘾,如果白酒喝一瓶,那么黄酒至少喝几瓶,才能达到所谓“尽兴”的效果。所以,有业内人士反映,黄酒进入商务和政务场合,大家见到的情况有点触目惊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瓶的黄酒是被大家整箱整箱地喝掉了。
虽然高档酒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比较低,但是一餐几千元的酒水还是让埋单的对自己瘪下去的腰包多了一些抱怨。比较白酒,喝黄酒需要付出几倍的价格,让很多人在尝鲜之后望而却步。
由此可见,黄酒的价格体系和消费者饮用习惯产生了矛盾,或者说黄酒的价格体系出现了断层,缺少了一个可堪重任的中坚力量:中档黄酒。
正是看到了黄酒的价格体系在切入市场上存在的错层,意欲打造苏派黄酒领军品牌的新同里红酒业公司准备利用这一空当进军黄酒市场。新同里红黄酒在包装上体现了苏派黄酒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在口感上保留并发展了苏派黄酒的细腻和优雅,以“优雅型”黄酒为品牌诉求点,在产品体系上,低档和中高档黄酒分品牌操作,以中高档黄酒为主力体系进军黄酒市场。
苏州市同里红酒业公司董事长傅行宏认为,如何让消费者长期埋单才是黄酒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黄酒不但要在产品上改头换面,投消费者所好,更要在营销上投消费者所好,找到适合黄酒自身的、充分体现黄酒文化的营销模式和方法。
酒要想走向全国,一两个黄酒品牌还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绍兴黄酒企业选择央视这样一个知名度与美誉度俱佳的媒体来做宣传,迈出了品牌塑造的第一步,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有营销专家认为,黄酒企业要改变人们对黄酒形象的模糊认识,除了宣传、包装以及炒作年份酒这个概念外,更应该把品牌个性和宣传、促销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更新落后的营销观念,采取整合营销和创新营销的模式来塑造品牌形象。加强高端消费群的界定和相关渠道建设,通过终端的细节营销和公关活动来塑造高端黄酒形象。黄酒可以效法高端白酒的做法,但是不能一味模仿,采用适合黄酒文化和特色的营销模式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将品牌形象和“国粹”的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黄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