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中的必查项目,就连国际法典不包括的抽查项目,也被上海市食品安全监控网络所容纳。记者日前从上海市食药监管局获悉,上海市已初步建立食品动态监控体系,79个污染物监测点可以像天气预报观测点那样,绘制“风云图”,监控食品安全。
据介绍,“风云图”上的各个数据来自于上海全市19个区县的79个食品污染物监测点。设置在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大卖场超市、中小型零售渠道中的监测点,就如捕捉气象变化的观测站一样,定点定时定期对其周围食品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涉及重金属、农药残留、兽(渔)药残留、天然毒素、食品加工有害物质、环境有害物质、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等130多个指标。由于监测的食品覆盖粮食、禽畜肉、蛋类、水产品、茶叶、水果、乳及乳制品、食用菌等各个大类,所以监测结果就能代表上海市食品安全的总体情况。上海市食药监管局表示,2005年至今,79个监测点已得到几万个监测数据,其平均合格率在98%以上,这也证明上海市食品安全情况总体良好。
“风云图”上的些许变化还成为上海市发布消费预警的科学依据。例如,本次发生的多宝鱼“药残”风波就是由污染物监测点发现的。进一步的专项抽查证明了“风云图”的准确性。
目前,“风云图”还扩大了监测视野,对原先不作检测要求的成分进行重点关注。其中包括苏丹红、孔雀石绿、丙烯酰胺等市民关心的项目,也包括合法食品添加剂是否过量的问题。有关部门表示,利用监测结果,可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提供参考。
此外,上海市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价机制也离不开“风云图”。经过分析整合监测结果,部分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表述。去年,上海市根据监测结果判定,水发产品甲醛残留量不足危害身体,市民可放心食用。据悉,这份安全性评估报告的内容不仅全国唯一,还弥补了国际对水发产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空白。今年,类似的研究还在继续。这些课题不仅涉及新的有害成分,也包括对已知有害成分的重新测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