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海带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举例指出,在福建省,目前鲜海带每年产量已达100多万吨,发展盐渍海带加工,已成为沿海农渔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一条好途径。据其统计,发展盐渍海带加工,提高海带的附加值,经加工后每亩净增值1500元,每加工千吨海带可以解决280名农村劳动力常年性就业。 盐渍海带加工企业从2003年的3家,已发展到2006年底的100多家,用盐量也从1万吨增加到5万多吨。
盐渍海带加工业的发展,使福建省不少陷入窘境的盐场起死回生,盐农收入明显增加,国家授权专卖的盐企也收入倍增。但由于加工用盐价格偏高,盐渍海带加工规模和发展速度空间大大受限。前两年经人大代表两次向大会提交建议,有关部门将盐价从每吨682元降到2005年的每吨580元。这次降价原本对各地发展盐渍海带和增加沿海农渔民收入作用很大,但到盐场调研的实际情况令林哲龙震惊——在盐场出厂价只有每吨220元的原盐,长途运到加工厂家每吨运费45元,搬运费每吨8元,加上其他费用每吨价格不到300元,但到农渔民手上每吨就飞涨到580元,加价80%。
“只经一个中间环节,增值税、环节税和其他费用一下增加这么多,确实不妥,有点与农渔民争利之嫌。”他说。 林哲龙介绍说,2004年,国家发改委给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072号建议的答复函中,曾表示按“保本微利“原则,应进一步对小工业用盐定价作出调整,每吨定价在400元左右。“然而,这一调整至今尚未落实,福建现在每吨加工盐还是5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