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推广 热搜: 食品  机械  北京  白酒  保健酒 

17600109315
服务时间 9:00-18:00 (工作日)

永不落幕的“大商”传奇

   日期:2012-01-04     浏览:130    
   伴随着中国酒类行业的发展,经销商群体经历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过程,每一个“大商”的诞生,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时至今日,无论是酒类生产企业的渠道扁平化策略,还是新兴的网络销售平台,都对“大商”的市场价值提出了全新考量,唯有不断调整与创新,使企业成长步伐与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相吻合,“大商”传奇才能永不落幕。

  消费需求增长下的价值延伸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这其中又带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中小企业,包括城镇、村办企业的大量产生为动力;90年代中期,则以沿海地区出口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强势崛起为代表。而长远地看,国民消费行为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已由商务部报国务院审批的《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显示,到2015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超过30万亿元。这意味着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以每年超过3万亿元的速度递增,消费市场空间将大幅扩张。

  这对于酒类行业,特别是以流通、销售为主的经销商群体,无疑是个重大利好。而对于“大商”以及正在向着“大商”目标快速成长的酒类流通核心力量,无论是企业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还是对网络渠道的掌控,以及对生产企业的价值“反哺”,都是其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盘点目前的酒业“大商”,从生产企业需求的角度来看,其价值大致体现为资本实力、网络渠道和人脉资源等方面,但上述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吗?或许未必。之所以在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尝试着在省、市级市场直设分公司实施“空投”作战,就是出于对经销商职能与价值的复制,并希望借此实现市场管控和协调的优势,渠道扁平化的同时,意味着经销商地位的边缘化。

  那么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经销商的价值仅限于此吗?特别是对于“大商”群体而言,在具备了资本、资源和规模的优势基础上,完全可以有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生产企业所无法复制的价值体现。事实上,酒类产品从生产企业的仓库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距离,并不是生产企业根据竞争的激烈程度、成本需要以及利润分配模式,就可以随意延长或缩短的,它的任何变化都取决于市场和渠道的成熟程度以及效率考量,并与品牌的传播提升息息相关,这正是“大商”价值的延伸方向。

  首先,未来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是社会性的,具体到酒类产品,应该是涵盖了高中低端、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甚至是传统渠道之外的家庭自主消费等立体层面,这就对产品性价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销商在酒类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固然产生了渠道环节费用,客观上提高了其市场价格,但如果生产企业绕开经销商,把固有的渠道环节费用转移到自建网络上,遑论在陌生的流通领域要交多少“学费”。而体现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上,比之现有水平未必会有降低的可操作性。对于“大商”而言,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规模和效率优势,放大其对于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价值,以迎合结构性消费增长的大势所趋。

  其次,未来消费需求增长将是结构性的,这在《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同样有所体现,即“重点培育品牌消费,引导部分中高端商品消费,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这也就意味着酒类高端产品的市场空间将更加广阔,酒类市场的消费细分特征将更加明显,以核心消费群体、意见领袖为主要目标的高质量服务体系,将主导品牌竞争的格局走势。

  此外,消费需求的增长还将带来消费理念的变化,对酒类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甚至对产品周边服务的个性化需求都将不断衍生出来,比如国内传统商家卖酒时都习惯用“件”为单位,而在国外则以“瓶”为精确单位,这就对酒类企业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生产企业自建的终端网络,更多是强调品牌形象的展示功能,而在网络配送和市场反应方面,酒商更具优势,特别是“大商”所构建的自主仓储、物流体系,更是满足新生消费需求的基础条件。

  诚如浙江商源集团董事长朱跃明所言,“一个产业的成熟标志,并不是上游的大型生产企业的出现,而是大的商业型企业的出现,以及由此决定的、分工明确的商业环境的出现。”那么,“大商”价值的与时俱进,已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酒行业不断走向理性、进步的基石。

  “大商”的资源集中与功能分化

  在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酒类行业呈现出加速集中的趋势,从企业个体的发展速度来看,传统名酒复兴和区域品牌的强势崛起便是明证,而从市场资源的分布来看,白酒十强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总额占行业总数的比重不断上升,加之资本之手的力量越来越明显,传统的十七大名酒中,已有泸州老窖整合武陵,洋河、双沟合璧为苏酒集团。

  相应的,在经销商群体中,“大商”的资源集中效应越来越明显。按区域划分,像北京朝批、上海海烟、陕西天驹、福建吉马、广东粤强、浙江商源、山东新星等都已成为“航母级”的超级大商,在省级市场上则普遍存在着年销售额5亿元—10亿元的“准大商”企业,在地级市则有年销售额过亿元甚至过数亿元的“潜在大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掌控着当地的名酒资源,可以影响当地市场的消费趋势。

  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的集中趋势,又将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快行业资源整合的进程,“大商”、“准大商”以及“潜在大商”正逐渐摆脱传统酒类经销商的窠臼,以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寻求企业转型和功能延伸——行业资源的集中反过来促进了“大商”的功能分化,比如华泽集团向酒行业全产业链拓展,浙江商源对供应链增值服务和酒商成长公共平台的构建。当然,还有更多的“大商”在寻求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大商”功能分化绝不是盲目或感性的选择,而应该是立足于资源集中的优势基础上,寻求理性的功能延伸方向。

  比如,更适合酒类产品特性的专业配送商。“大商”在其市场范围内建立仓储配送体系,通过资源集中带来的规模优势,进一步降低产品流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通成本,以及寻求更有利于保持产品质量的专业设备。当然,这种转型相对简单,基本上是对“大商”传统功能的有益补充和升级。

  比如,更专业、更系统的售后服务商。作为快速消费品,酒类产品售后服务的概念比较淡化,但考虑到酒类消费升级的行业趋势,特别是高端群体期待更丰富的消费体验,“大商”的服务功能其实是对渠道、通路的巩固手段,并可以借此实现更进一步的资源集中。

  比如,构建更具品牌个性的自主零售网络。这里所指的绝非普通零售连锁或商超,传统酒类经销商涉足其中既无优势也没必要,而是以经销商品牌为维系、兼具零售、体验功能的专业零售网络。“大商”的自主零售网络,其价值在于进一步满足消费者自主选择和个性消费的需求。

  比如,进一步强化品牌运营商的角色。这方面有金六福等成功案例,对于现阶段的“大商”来说,这种转型看起来并没什么新意,但如果在坐拥大量优秀品牌资源的基础上,强化对自身商业品牌的推广传播,或打造专业的连锁终端品牌,那对于“大商”的成长将具有难以估量的意义,保乐力加、帝亚吉欧、卡斯特……这些国际酒类商业巨头的名字不就是最好的路标指引吗?

  当然,跨行业发展对于“大商”而言也不失为功能分化的尝试,但其风险性也是最大的,当大量酒类生产企业选择回归主业、专心做酒的时候,“大商”的固有资源如何实现跨行业嫁接使用,将是一个充满悬念和挑战的话题。

  当然,集中度提高只是酒行业走向成熟的表现之一,而身为“大商”,也有各自的未来规划,但我们相信,坚持以行业趋势为指引的创新和自我完善,“大商”传奇将永不落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Copyright©2004-2024 中国食品行业网 版权所有 网站首页 新手帮助  |  信息发布规则  |  版权隐私  |  服务条款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