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物质的日益丰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添加剂、防腐剂、转基因食品满天飞的今天,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会更加注重选择那些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丰富、有益健康的食品。 而一些经销商就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在食品外包装上大作“文字游戏”,混淆食品概念,误导消费者,以此达到把商品推销出去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的“绿色”食品到处都是,不少商品都靠包装上的“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野生”、“有机”等字眼儿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许多消费者也认为,“纯天然”食品就是绿色食品,食用起来安全。
那么,什么是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纯天然食品?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说,所谓“绿色食品”实际上就是“无公害食品”,指的是无污染、无毒害、安全优质的食品,在国外称无污染食品或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两种,其主要区别是在生产过程中,AA级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和人工合成激素;A级则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农药、化肥和合成激素。
“有机食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的,即在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化学色素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畜禽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等。
“纯天然食品”是指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食品,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控制标准,而“绿色食品”、是经专门机构批准,许可食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优质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化肥、农药。有些“天然”的产品,由于在受污染的地方生长,也不是健康的食品,所以并不是“天然”、“野生”的就是好的、健康的。在我国的认证项目中,还没有“天然”、“野生”等行业标准,目前一些企业在其商品外包装上打出的“天然”、“野生”等字样只是些宣传用语。
据了解,存在类似违规行为的企业多为一些中小企业,它们一般都处在城乡结合部。除在包装上做文章外,其产品还存在原料不过关、卫生指标不合格等主要问题。
据悉,国家质检部门将于今年8月1日至11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主要是针对针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开展的,重点突出广大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
在此,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投诉维权办公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
1、购买食品时,不要简单的看其外包装上印有的“纯天然”、“野生”“无污染”等字眼而相信它。
2、最好到正规大商场、超市去购买食品。千万不要到路边小摊购买这类食品。
3、如买到不符合标识标注规定的食品,可持票据到相关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