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朝安农业部副部长
旭日干内蒙古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
转基因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及生态环境构成危险或潜在风险
记者:现在,许多转基因产品进入普通人的生活。请问我们该如何认识转基因技术呢?
旭日干: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它打破了不同物种之间天然杂交的屏障,实现了物种间的基因转移,获得了新的性状,丰富了遗传资源,加快了育种进程,但同时也可能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及其生态环境构成危险或潜在风险,产生生物安全问题。
记者:看来转基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请问,我国政府对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危朝安:生物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物技术发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生物技术是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前沿技术之一,并把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作为重大专项。
农业部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积极研究、稳步推进、加强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指导方针,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转基因作物研发进展以及安全评价结果、生产应用前景、市场需求等情况,明确重点,分步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及其产业化。
记者:现在,各个国家对转基因技术都非常重视。那么,我国转基因技术研究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
旭日干:近年来,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获得了一批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材料,主要有抗虫棉花、高油油菜及抗虫玉米、抗穗发芽小麦等。二是疫苗和饲料生物制剂已经形成了产业,包括基因工程疫苗、诊断试剂盒、新型饲料蛋白、生物药物饲料添加剂等。三是技术研发不断突破,获得了水稻生长发育基因、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新型抗除草剂基因等新基因,为创造转基因植物新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可以说,目前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与产业化在发展中国家处于先进水平,基因工程疫苗、转基因抗虫棉等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危朝安:旭院士所说的基因工程疫苗和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安全管理两个成功的范例。截至2005年,国产抗虫棉已累计推广1亿多亩,占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73%,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50多亿元。
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经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生物可以放心使用或食用
记者:目前,一些转基因食品已经上了百姓饭桌。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旭日干:这是一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存在“误读”,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我建议今后加强转基因知识的科普和法规宣传,让公众正确认识转基因。
现在通常有两种极端的认识,一种认为转基因生物很可怕,谈“基因”色变;另一种认为转基因生物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可以放任自流。这都不是科学、理性的态度。
记者:那科学、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
旭日干:一方面,转基因生物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以非转基因生物为参照系来比较两者在安全性方面的差异。从目前的科学资料看,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人类食用安全性上存在差别。另一方面,转基因生物安全又是具体的,种类众多,千差万别,不同的受体生物、不同的外源基因、不同的基因操作方法、不同的接收环境,其安全性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要对转基因生物进行个案分析,要搞清楚是否存在危险或潜在风险、危害程度和几率有多大、其后果如何等问题,在具有足够技术资料和试验数据支持基础上做出科学判断。目前,经过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获得主管部门批准的转基因生物可以放心使用或食用。
记者:目前转基因生物技术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如何?您认为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旭日干: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和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据统计,自1996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大规模产业化以来,10年间全球种植面积增加了52倍,累计种植面积4.75亿公顷。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从最初的6个增加到21个。按种植面积大小排序,前三名分别是美国、阿根廷、巴西,中国种植面积为340万公顷,排在第五位。2005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达到52.5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的18%,预计2006年市场价值为55亿美元。
随着生物科技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预计转基因作物、疫苗、饲料的强劲增长势头在未来10年将会进一步提高。除食品、饲料和纤维等传统农产品以外,药品、口服疫苗、特种转基因农产品将不断涌现。同时,生物技术在可再生的农作物资源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我国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体系。但随着生物技术研发日新月异,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面临一些新问题
记者:作为主管部门,农业部如何把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这道关?
危朝安:对农业转基因生物进行安全管理是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2001年5月23日我国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5年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法规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一是实施安全评价制度。农业部每年组织两次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审,重点考察遗传稳定性、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经安全评价合格的,由农业部批准进入下一阶段试验或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截至目前,农业部共受理安全评价申请1525项,已发放安全证书424项。转基因抗虫棉、耐贮藏番茄、抗病毒甜椒及基因工程疫苗等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二是实施进口安全管理,规范转基因农产品进出口秩序。对境外公司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在中国境内进行两年多的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检测验证,并经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安全评价合格后,我部共发放转基因大豆、油菜、棉花等18个品种的进口加工原料用安全证书。
三是实施标识管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002年以来,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工商部门与消费者协会,连续四年对转基因农产品标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查处了多起违规案件。目前列入标识目录的转基因农产品基本实现了标识,有效保护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记者: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还存在哪些难点?
危朝安: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一是生物技术研发日新月异,安全性研究相对滞后,安全评价难度增加;二是生产应用要求迫切,科学决策综合性因素诸多,安全管理责任重大;三是市场接受环境复杂,公众关注度高,信息交流与科普宣传任重道远。
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为生物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