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三度延期的牛奶“禁鲜令”昨天终于开始实施。记者在北京一些大超市中发现,多数“巴氏奶”名称中的“鲜”字已经被去掉,占据北京牛奶市场的主力品牌三元、伊利、蒙牛更换的新包装上取而代之的名称是纯牛奶。
光明纯鲜牛奶中大大的“鲜”字一直给人的印象很深,记者看到它的袋装牛奶和1.5升桶装牛奶的包装上都没了标志性的“鲜”字,但在2006年12月29日和2006年12月31日生产的500毫升的新鲜屋上,记者还是看到了熟悉的“鲜”字。销售人员说今年1月1日生产的包装上应该就没有“鲜”字了。
2004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联合颁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两个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中明确指出,凡是加工食品就不存在“鲜”。因此,凡是加热过的食品,其标签上一律禁止使用“鲜”字,以防企业利用标签进行商业炒作。
在“禁鲜令”中鲜奶的标准术语应该是生鲜奶,即刚刚从奶牛身上挤下的奶。所以按照标准,目前市面上以原奶为原料,采用巴氏杀菌法,低温存放的“巴氏奶”,都不得在名称中打上“鲜”字标签,而必须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
据了解,由于各种原因“禁鲜令”已经三次延期,由2005年10月1日推迟到2006年6月1日,随后又从6月1日推迟到2006年11月1日,最后推迟到了2007年1月1日。
“禁鲜令”正式实施后,质量监督部门将定期对企业进行抽检。